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我国生态农村建设的法律保障机制研究

  (一)环境危机
  
  1.农业生产污染日渐突出
  
  首先是面源污染。我国是世界上化肥、农药使用量最大的国家。流失的化肥和农药造成了地表水富营养化、地下水污染。其次是畜禽养殖污染。当前农村畜禽养殖大部分仍采用传统的放养模式,这种模式既导致有害病毒扩散和传播,成为一些传染性疾病流行的重要根源,同时又极大地影响农村环境。
  
  2.工业生产污染日趋严重
  
  乡镇企业生产污染严重,造成农村生态环境恶化。在大部分农村,乡镇企业布局分散,技术落后,大多没有污染治理设施。这些企业偷排、超排污染物和肆意排放污染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加之近年来城市重污染工业企业向农村转移,更加剧农村环境污染。一些乡镇企业主为谋取暴利,采用大量掠夺式的采石开矿、挖河取沙、毁田取土、陡坡垦殖、围湖造田、毁林开荒、竭泽而渔等行为,使得农村污染不断加剧,导致一些地方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引发生态危机。
  
  3.生活污染加剧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村寨建设缺乏规划,或虽有规划,但农村基本卫生设施缺乏、道路缺少硬化、畜禽散养、废弃物乱堆乱放、人畜居住混杂、生活废水随意排放、落后的能源利用方式等问题依然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农村的生态环境卫生。
  
  (二)生态危机
  
  我国农村目前存在的生态安全隐患不可小视,对生态安全的威胁体现在环境污染、资源枯竭的环境危机与外来物种人侵导致的生态危机。
  
  1.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给农村带来的生态环境危机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表现为水资源缺乏、水源污染严重,耕地资源锐减,部分区域地下水超采严重,土地沙化严重。如果遵循传统的发展模式发展,自然生态系统破坏、资源供给瓶颈制约也将日益突出。
  
  2.外来有害物种人侵带来的生态灾难是对农村生态安全的又一主要威胁。所谓外来物种人侵是指某一生物物种从其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并在缺乏天敌等制约因素的新环境下繁殖、扩散,进而对当地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产生难以估量的负面影响,甚至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根据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防治研究所的调查估算,我国每年仅10种主要的外来人侵生物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574亿元人民币,而这些损失主要在农村。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