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政府面对当前“劳工荒”应当内紧外松

政府面对当前“劳工荒”应当内紧外松


蔡吉恒


【全文】
  
  2010年刚刚开始,我国很多地区特别是沿海地区逐步出现严重缺工现象,有报道称,广州深圳东莞等珠三角地区城市缺工超过200万人。缺工的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低附加值的生产加工企业、服务企业,所缺主要是普工。一些企业纷纷通过上调工资,调低学历、年龄等限制,希望用工荒得以缓解。这轮缺工潮来得突然,国内外影响广,国外多家媒体都表示了特别关注。笔者认为此轮缺工有利有弊,利大于弊,甚至可以说是对促进劳动者权益维护,促进人力资源市场秩序规范,促进产业升级的难得机遇。面对此轮缺工潮,政府应当做到内紧外松,尽量不行政干预,同时抓紧提升人力资源配置公共服务和提升人力资源素质。

  
  一、缺工对经济社会发展是重大利好

  
  缺工之利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缺工的结果直接推动企业提高工人待遇,改善劳动条件,是任何行政措施都难以如此迅速、全方位的达到如此效果。为应当缺工,企业自发降低招聘门槛、提高工人待遇,对促进就业、保障劳动者权益、提高工人收入水平,促进消费能力提高等,绝对是利好。二是缺工会间接推动沿海地区产业升级。从国内经济发展模式看,现在缺的是普工,劳动密集型企业缺普工,说明以低廉劳动力为优势的产业面临深重危机,产业不升级,企业不提高科技竞争力,难以为继。这与广东产业升级计划是不谋而合的,实际对不及时转移、升级的企业形成了劳动力倒逼迫态势,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三是促进国家贸易关系良性发展。从国际贸易关系看,缺工会导致企业用工成本上升,出口商品价格会逐步提升,西方国家指责中国产品低价倾销或者采取贸易壁垒等将失去托词,这将促进国际贸易的理性回归。不利一面主要体现为:企业成本上升,利润空间下降,在出口商品价格还未整体提升前,会有企业出现亏损甚至倒闭,这一不利影响实际是当前的、短期的,而且相对于长远来看,对产业结构优化并无不利。因此,总得来说,缺工激发了市场机制对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作用,是促进企业良性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难得机遇,政府大可不慌不乱。

  
  二、政府无需过早不干预

  
  中国起码在近几十年是劳动力供大于求的局面。总体看,中国并不缺少工人,特别是不缺少低技能的劳动力。而且劳动力全国范围是可自由流动的,逐步畅通的交通、发达的通信、逐步取消的城市壁垒,都在促进劳动力全国范围自由流动,企业只要有足够的吸引力,自然会有其需要的劳动力填充。缺工势必促进企业提高工人待遇,通过劳动力市场的自主调节,自然会吸引劳动力解决自己的缺工问题。按照中央确定的“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我们应当珍惜这次市场的调节作用。如果政府过早干预,势必形成企业的依赖心里,继续继续固步自封,不思进取,长远不利于企业健康发展。


第 [1] 页 共[2]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