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执法笔记之五:头顶鸟粪,脚踏黄土

执法笔记之五:头顶鸟粪,脚踏黄土


杨文昭


【摘要】在西方政治的理念中,有一个与“民心”意义相通,但却更能表现民众政治参与能力的一个词:“民意”。“民心”与“民意”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政治统治理念,前者含蓄,后者奔放;前者是在双方的沉默不语中让统治者去感受,后者却在大声疾呼中给统治者以压力;前者产生“得民心者得天下”的豪言,后者却首肯了公民在政治社会生活中的主体资格,并极力倡导“民意不可违”。
【全文】
  
  年前,几个老同学聚会的时候,有人一脸向往地说:“温总理说‘一个民族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我想我就是那些人之中的一个吧。”刚说完,一个女同学就丢出来一句:“你仰望星空啊,就不怕头刚抬起来,麻雀拉到你头上?”听完这话大家都笑了,可是后来一想,我们这一代大学毕业后又走向基层工作的青年,过的何尝不是一种头顶鸟粪,脚踏黄土的生活呢?

  
  也许目前还在大学就读的学生们还很难想象:他(她)们的师兄师姐们是如何在一个远离了城市文明的环境中开始自己生活的,是如何每天骑着摩托车、自行车或是步行翻过一个个山头或塬畔,向村民们宣传政府的决策,开展计划生育、发放农业补贴的,是如何将自己的人生理想由“城市中心论”转向“农村中心论”的。也许我们会在这一系列的开端和过程中成长起来,但这样的工作很难让人看到结局,因为这些工作本身并不具有任何诱惑力。那么回归基层的意义又何在呢?这就好像是一幅流动的图画:在一个新的时代里,一群年轻人被国家组织起来,开始了长达数年的拓荒之旅。他们深入这个国家最不引人注目的那些地方,干着最平凡的工作,接触着最平凡的农民,体验着最平凡的生活,然后用这些平凡去消解自己在学校时那些不平凡的想法。他们面对的是文本的缺失、理想的重构、廉价而又严厉的指责,以及其他的种种非难。

  
  所以学生们深入农村,所改变的并非中国农村,而是他们自己。大学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巨大反差使得他们开始理解什么叫做“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也开始思考这“二元”的社会结构是如何统一于“一元”的国家政权之下的?巨大的社会矛盾如何形成于生活的细微之处?自己将怎样以基层的眼光来看待庞大的政权组织机构?身处政治舞台台前和幕后的人、中央和边缘的人是如何导演和被导演自己的命运的?直到理解这一切之后,自己也披上权力的外套,“反认他乡是故乡”,开始了为他人“作嫁衣裳”的生活。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