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法诊所式互动教学改革研究
韩利琳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为环境法学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契机,也为环境法学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环境法学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主要从环境法学教材的选择、环境法学诊所式互动教学大纲的设计、环境法学诊所式互动教学课件的制作、环境法学诊所式互动教学案例选择和改革传统的考核方式,注重学生能力的考察等几个方面提出了环境法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环境法学;教学改革;能力培养
【全文】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环境教学改革的新契机
生态文明内涵是指生态文明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观念,在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中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按照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运转的客观规律建立起来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良性运行机制,和谐发展的社会文明形式。党的十七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生态文明的要求,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1]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一种形式,它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未来人类的继续发展为着眼点。可以说,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已是当今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这意味着我国将需要大量的适应生态文明社会的新型法律人才。
环境法学是一门典型的新兴交叉学科,既与法学内部的二级学科民法学、刑法学、行政法学、诉讼法学等密切相关,又与环境伦理学、环境社会学、环境管理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学、可持续发展、生态学等密切相关。在环境法学教学中,以培养生态文明法律人才为环境法学教学目标,充分突出地方教育特色,寻求环境法学教学的优化模式,探讨生态文明法律人才培养的目标、途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生态文明法律意识,掌握以生态文明为目标的相关法律知识,树立环境法学教育的新理念,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当前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方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为环境法学教学改革带来新的契机,也为环境法学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生态文明背景下环境法诊所式互动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城市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环境问题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这就需要大量培养生态文明型的法律人才,以应对多元化的环境问题。现代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培养有创造性的人才。创造性思维包括:一是发现问题、二是问题的解决。创造性思维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具体内容包括:教学理念、教育内容、教学方法的创造性。[2]教学方法改革的目的是加强学生自学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强学生创新思维和实际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个性和才能的全面发展。在近年来我国法学教育改革和开放中,引进美国的诊所式法律教育(Clinical legal education)并结合中国国情加以改造,以创立法学教育的新方法,促使法律诊所教育本土化,成为国内外关注的一个焦点。我国目前法律诊所的研究已经有不少成果,但对以培养生态文明法律人才为环境法诊所教学目标,对其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进行改革探索尚属于新的领域,需要大胆创新。生态文明的总目标是使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最优化和良性运行,实现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反映的是人类处理自身活动与自然界关系的进步程度,是人与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人类正确处理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相互关系时所追求的目标,也是支配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界关系的一种价值理念。我国高等法学教育旨在培养具有系统的法律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的现代法律人才。由于我国传统法学教学教育重理论、轻实践, 不利于学生法学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因此,改革环境法学教育,以适应生态文明建设人才培养的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环境法学教育的改革应当以培养生态文明法律新型人才为目标,为我国创建生态文明社会目标奠定基础,环境法学诊所式互动教学改革有助于完善环境资源法学学科体系;有利于丰富教学授课形式;有利于大学生参与保护环境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态文明道德观和责任感;有利于提高学生能力的培养优化校园环境,创建“绿色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