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市场是世界金融市场的特例。国外的成功案例到了中国容易遭遇水土不服。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在外国有着非常成功经验的“海龟”会在中国遭遇“滑铁卢”。当然,谈到中国股市,其中怪现象有很多,原因也有很多,在此限于篇幅,我并不能做过多分析,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中国证券市场并不完全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中国股市没有办法完全反映中国经济,反过来,中国经济也不能够掌控股市的好坏。如果以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为基准判断股市的状况,个体悲剧的发生是迟早的事情。
说到这里似乎与主题有些扯远了,但如果不了解中国股市的状况,就没有办法理解为什么基金在中国会受到如此的热捧。06年到07年间股市的繁荣,掀起了中国“全民炒股”的热潮,相应的与股票有联系的金融产品也得到了大发展。基金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大举进入老百姓的视野中的。许多不具有金融常识的人朴素的认为,既然股市好,说明经济形势好,基金一定错不了。这种好坏之间的观点是没有什么问题的,但股市、基金和经济形势却没有那么必然的联系。好的经济形势不一定有股市的繁荣,股市好也不一定就代表着基金好。基金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金经理人的眼光和他的行动,说得更直接些就是基金经理人的个人能力。另外,基金公司的热捧也是基金能够取得良好收益的基本条件。
我家的有些基金,已经沉到了基金公司的基金名录的最后面,很久也不见动作,如同一潭死水。恐怕是基金公司把这些基金给“遗忘”了。在基金公司的主页上,你永远能够见到业绩优良的新基金,看着那些有着超过百分之五十利润的基金,谁都会心动。而基金公司也正是看准了这一点,先把你吸引进来,拿着你的钱运作着,如果好,就随行就市,如果不好就将它沉下去再另外开发新的项目。反正总会有钱不断地涌进来。最可恨的还有一些银行,他们和基金公司联手,推出所谓的“理财项目”,广告说的十分含糊,只强调收益,风险提示要不就以很小的字体印在宣传单的反面,要不干脆就不印。不明就里的人会认为,这是银行推出的什么类似储蓄的理财项目,于是就放心大胆的投入进去,平时也不太会去关心。等到了期,准备要提的时候才发现究到底原来也是个基金项目,于是大呼上当。有一次我在银行就遇到了这样一位大爷,他问工作人员道,“我的那个理财项目到期了,提出来怎么连个利息也没有啊?你们当时不是许诺说比你们银行的利息还高吗?”银行工作人员是这样回答他的,“大爷啊,你看看现在的股市,都跌成什么样了,你能收回本金就不错了,还指望什么利息啊?”大爷无语了,半天才囔囔地说,“利息和股市有什么关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