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答郑小窗学友

  
  哲人有言:保存自己,才能消灭敌人。所有已经清醒的人们,请向左明同志学习,请跨出你能够跨出的一小步吧!既然环保人士可以少抽一根烟、少开一天车,那么学友们为什么就不能少写一篇“比较正式意义上的论文”呢?假如很多人都能跨出一小步,社会就会前进一大步。

  
  严肃的,以批判为主旨的学术交流,必须常态化、制度化。缺失了学术的这一精髓,也就没有学术了。

  
  真的不要让全社会形成这样的共识:写论文就是瞎胡闹,论文等于扯淡。为了“洗刷”自己,我还是与论文划清界限为好。

  
  那些无愧于论文称号的作品,也的确需要一个良好、公正、合理的评价机制。作者的头衔决定一切的年代,应该一去不复返了。至少在左明这样的读者的眼里,可是不揉沙子的,什么教授、博导儿,在学术评价体系中这些因素统统等于零(当然,必要的礼节性尊重是不能少的),请拿出作品来,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瘸不瘸,走两步就能看出来。如果以现在我所看到的这些作品的表现就可以拥有博士、教授、博导儿的头衔,至少我本人是——不屑的。我可以没有各种炫目的头衔和由此必然带来的花天酒地、荣华富贵,但绝不能没有因独立思索而带来的精神进步。

  
  不错,我在北大法律信息网上发表的“文章之多,高居众人之首”,但仅凭这一数字还丝毫不能证明我的勤奋程度和业务水平。我相信,悬梁刺股之学子大有人在,著作等身之辈更是不乏其人。需要追问的是:为什么而付出?做出的是什么?

  
  我阅读这近三百篇论文并写出《读后有感》(而且还在继续进行中),其中一个重要的“副产品”就是:也许年轻学子们就不用再去阅读了。我为此花费了数千小时,也许年轻学子们就不会因此再去虚掷光阴了。

  
  阅读这些作品是不是在浪费生命?那要取决于你的阅读目的。如果是求取真经,那你算是瞎了眼;而如果是另有所图,则完全可能正中下怀。例如,我就是以批判(作品内容)和求证(我的观点)的目的来阅读的。我的所有因此而产生的付出,一定会为我带来超额回报的。此外,还有太多的现实功利目的,迫使众多学子在无奈之下趋之若鹜,但我想他们的内心至少应该是清醒的。

  
  我要做——撼树之蚍蜉、挡车之螳臂。以一己之贱躯去阻遏当今学术之逆流。我的宏愿:通过自己的努力,尝试探索一条提炼新的学术评价标准的道路。一个人的思维是无济于事的,必须形成共识、合力。和谁形成共识?当然不是那些“套中人”、既得利益者、所谓的学术权威们,当然是新兴力量——中国的年轻人。中国的学术未来必须脱离现有轨道。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