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读《卡尔·马克思》后有感

读《卡尔·马克思》后有感


左明


【全文】
  
  注:该文作者:列 宁(俄)

  
  载于《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

  
  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

  
  我案头的这套选集,是众多版本中最朴实无华的简装本(共四卷八分册)。精美的精装本我也有(还不止一套),只是不忍由于阅读而弄脏、弄旧罢了。

  
  列宁在1914年写下该文。该文的副标题——传略和马克思主义概述。本文仅针对传略部分有感而发。

  
  马克思对我而言(我相信也包括绝大多数中国人),更多的只是一种传奇、一种传说,遥远而模糊。我是怀着无比的好奇试图以某种方式接近一些这位伟大的人物。

  
  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我生于1969年4月7日,早我151年来到这个世界。在最近这二百年间,世界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他的父亲是一位律师,犹太人,1824年加入新教;我的父亲是一位教师,汉族人,198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的家庭是富裕的文明的,但不是革命的;我的家庭是贫穷的文明的,是否是革命的——我不好说、说不好、不说好。他先入波恩大学,后来入柏林大学,研究法学,但研究的最多的是历史和哲学;我先入中国人民大学,后来入北京大学,研究法学,但相当感兴趣的是历史和哲学。1841年,他大学毕业时提出了一篇论伊壁鸠鲁哲学的学位论文;1992年,我大学毕业时提出了一篇论法定继承的学位论文(该文的草稿以《推敲法定继承中的若干问题》为题发表于北大法律信息网)。

  
  马克思曾经是一个黑格尔唯心主义者;我从来都是一个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我愿意效法我的父母,在死后捐献自己的遗体供医疗卫生事业之用。他加入过“黑格尔左派”的小组;我加入过中国少年先锋队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但很遗憾,都是无意识行为,纯属:傻子过年——看邻居。

  
  大学毕业后,马克思迁居波恩,打算当教授;大学毕业后,我除了继续和父母住在一起之外,无处可迁(那还是福利分房时代,不仅没有商品房的概念,就是出钱租房也是不敢想的。我的第一个月——1992年7月的薪水是:120元人民币整)。坚决不打算当教师(听说,教师离教授好像还很远很远呢吧?),最后选了(双向选择,那时大学生已经不再包分配了)个公务员的差事。关于职业选择,我当时的想法很单纯:不走父母的老路(他们都是终生从教)。经过不辞劳苦的追寻(主要交通工具是自行车,偶尔也坐一回公交车,那时我还没有“打的”的概念呢),终于被一家基层行政机关(据说,因为我们这一届大学生曾经参与1989年“六四风波”,因此中央国家机关拒绝录用。从此,我总是拿这个理由说事儿,而绝不承认自己是因为无能而找不到更好的单位)收留(距离我父母家大约半个小时的自行车车程。这就是我的生活半径)。请允许我骄傲的、自豪的向毛主席保证:我完全是凭借自己的条件,没有借助任何外援和使用任何“盘外招儿”(例如:通行天下、百试不爽的关系学和糖衣炮弹),获取这份工作的(其实,也包括第二份工作,即现在的教师工作)。当时还暗中窃喜,据可靠消息(我的一位大学同学的母亲就在这个单位工作,但我以人格担保:绝对没有利用这一层关系)称:还有不少油水可捞(看来,我在当时还真是太缺油水了。一个简单的例证:向天发誓,在我工作之前的23年人生中,还从来没有吃过酒席)。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