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阿什克罗夫特备忘录:大刀阔斧的改革还是“雷声大,雨点小”?》(The Ashcroft Memo: “Drastic” Change Or “More Thunder Than Lightning”?)2003年3月14日发布,是第一份奈特开放政府调查,共35页。该报告以2001年10月12日时任美国司法部长阿什克罗夫特发布的备忘录为切入点,考察了行政机关对于该备忘录的执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该备忘录并未对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产生重大影响。另外该调查也从行政机关答复的内容中发现了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比如不能识别申请的位序、丢失申请、过渡积压等。[5]
2.《迟到的正义是非正义》(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2003年11月17日发布,是篇幅较长的一篇,共65页。该调查报告集中论述了美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的迟延回复和积压问题,这也是奈特系列调查报告自始至终关注的一个主要问题。该调查以大量的表格细致地列出了每个被调查行政机关及其所属部门答复的时日及其拖延的时间,并依拖延程度不同,将这些机关划分为几个层次。另外,调查还以柱形图的方式统计了部分行政机关中拖延最久的未决申请的提出时间,使得调查的内容更为量化和直观,有力地支撑了报告的观点。
3.《一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庆祝它17岁生日》(A FOIA Request Celebrates Its 17th Birthday)该调查发布于2006年3月,仅6页。与前一份调查报告时隔三年,讨论的依然是积压与迟延回复问题,不过这次的视角发生了变化。如果说上一篇《迟到的正义是非正义》是从宏观角度勾勒出了美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迟延与积压的全景,那么这篇报告就是从微观的角度,以一个在1989年就提出但一直未获答复的申请为切入点,由此来分析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中迟延问题的严重性,可谓鞭辟入里。
4.《伪秘密:一份关于美国政府敏感但未归入密级信息政策的调查》[6](Pseudo-secrets: A Freedom of Information Audit of the U.S. Government’s Policies on Sensitive Unclassified Information)。2002年发布,共49页。该调查报告集中考察了9.11事件后联邦政府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态度的转变。由于9.11事件的影响,美国政府对政府信息公开作出了重大政策调整,由传统的倾向于积极公开而转变为对于某些敏感信息倾向于保密。该调查在美国政府发布保护敏感但未归入密级信息保密政策之后,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考察了联邦行政机关实行此政策的效果及其影响。调查报告更多地指出了实施这一政策的不当与不合理,并批评该政策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带来了极为不利的影响,甚至违背了《信息自由法》的基本精神与价值。
5.《文件未找到:电子信息自由法实施十年后多数机关仍然违法》(File Not Found: 10 Years After E-FOIA, Most Federal Agencies Are Delinquent)。2007年3月12日发布,共8页。该调查报告主要考察了联邦行政机关信息公开网站建设的情况。调查显示,行政机关网站建设不力,只有五分之一的网站符合法律的要求,大多数机关的网站都存在着诸多问题。
6.《40年的信息自由法,20年的迟延:拖延最久的未决申请可以追溯到1980年代》(40 Years of FOIA, 20 Years of Delay: Oldest Pending FOIA Requests Date Back to the 1980s)。
2007年7月发布,共37页。本篇报告实际是第三篇报告《一则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庆祝它17岁生日》的延续。同样是以一起在1980年代就提出而一直未获答复的申请为切入点,考察了各机关信息公开工作中的迟延情况,但是本篇报告与第三篇报告相比,内容与数据更为充分详实,增加的评论与建议也更具有实践意义和学术价值。
7.《喜忧参半的信号,喜忧参半的结果:布什的总统令是如何未被实施的》(Mixed Signals, Mixed Results: How President Bush’s Executive Order On FOIA Failed to Deliver)。2008年3月16日发布,共24页。这是“解密资料库”已发布的系列调查报告的最后一篇,不论从标题还是内容上都透露出了全面总结的迹象,而直到本文截稿之时,“解密资料库”仍然没有发布新的调查报告。本篇调查报告以检验布什总统于2005年底签署旨在促进与改善《信息自由法》实施状况的13392号总统令的实施效果为切入点,深入分析了联邦行政机关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现状,指出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改革带来的改善以及仍然严重存在的问题。调查用“喜忧参半”来形容美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现状可谓贴切之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