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社会需要有文化归属感的大学

社会需要有文化归属感的大学


包万平;李金波


【全文】
  
  近年来,大学生通过结束自己生命的方式表达自己意志的事件陆续发生,造成这些学生自杀的原因多种多样,各种压力造成的心理问题是几乎是每次必涉的话题。但是,有一个更为深入的层面也需要注意——大学的文化归属感。

  
  在一个缺乏文化归属感的大学里,如很多人说的“大学没有文化”,学生们没有文化依靠,找不到心灵归属,就有可能造成灵魂没有安放之处和心灵上的深刻孤独,在外部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这些问题折射到心理层面,更容易触动学生甚至老师做出极端的举动。

  
  那么,大学文化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找不到归属感呢?

  
  文化连接起的共同体

  
  我们知道发表文章需要说明自己的学校,认识朋友需要介绍自己的单位,对外交流需要表明自己的身份,这些是归属感的外在表现,归属以一种共同的方式对外呈现。没有人在能够做到脱离社会而独立存在,应对困难与挑战只能以共同和集体的方式进行,共同被认为是社会阶层间最深层的一种本质认同,共同体是理想的选择,人们坚信共同体是发展与前进的助推器,也唯有共同体能够将一切力量“结合”在一起,它们由一个核心因素——文化,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大学是代表成员共同的期望、信念和价值的共同体,大学内的教师、学生、管理者,有着共同的治学方式、思维进路乃至办学理念。

  
  同一个大学,同样的文化,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紧密关系、共同的精神意识及强烈的归属感、认同感,正如美国著名学者瑟吉奥万尼认为的那样,大学作为“共同体是个体的集合体,这些个体基于自己的意愿而紧密地联合起来,共享一些观念与理想。这种联合会使一群个体的‘我’转型为集体的‘我们’。在成为一个‘我们’之后,每一个成员都是紧密编织的有意义关系网的元素之一,这一个‘我们’通常处于一个共同的地方,维持一段时间,并分享共同的意义、情感与传统。”

  
  因而大学是一个有着共同理想,被成员高度认同,共同分享的组织。大学文化使得人们为了共同的价值走到了一起,能平等地进行交流,从而使得成员团结起来,成员间能够达成共识,尽管由于个体在价值观等方面各有不同,但是通过大学文化的认同、参与,成员们也会因精神与情感的联系而凝聚在一起。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