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俄罗斯犯罪客体理论的历史沿革

  

  (三)犯罪客体理论的传统观点和新观点在俄罗斯当今刑法理论中的现状


  

  本文上述列举的,在当今俄罗斯刑法理论界所存在的关于犯罪客体理论的新观点,并不是就意味着,苏维埃时期的将社会关系作为犯罪客体的理论在当今的俄罗斯刑法理论中便失去了自己应有的地位。针对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刑法理论界对犯罪客体理论的强烈质疑,俄罗斯学者指出:应当强调,在解决犯罪客体问题时必须避免两种极端。一方面,不允许毫无根据的拒绝苏维埃刑事法律在研究这一问题时所取得的成就;另一方面,没有必要担心又出现已经很长时间根置于法律科学上先验的抽象印记的和模板的那种可能性[54]。可以说,在当今的俄罗斯刑法学界的犯罪客体理论中,既有一部分学者坚持苏联时期的将社会关系作为犯罪客体的理论观点,也有学者强烈的质疑将社会关系作为犯罪客体的理论。这两种完全相反的理论主张,在当今的俄罗斯刑法教科书中表现得极为明显。当今的俄罗斯,将社会关系作为犯罪客体的理论,主要有А.И. 拉罗格、А.И. 科罗别耶夫、Б.В. 兹德拉沃梅斯洛夫等人。另一些持不同于上述观点的一些学者则是诸如А.Н. 伊格纳托夫、Ю.А.克拉西科夫, В.Н. 库德里亚夫采夫等人。


  

  虽然说,社会关系是犯罪客体的理论观点在当今的俄罗斯刑法学界受到了强烈的质疑,但是,这种质疑并不意味着社会关系是犯罪客体的理论观点就已经在俄罗斯丧失了其原来显赫的在犯罪构成理论中的地位。还有一部分学者支持者这一理论。并且,由于在苏维埃时期,将社会关系作为犯罪客体的这一刑法理论研究得相对而言比较完善,因此,当今的俄罗斯,还没有那种犯罪客体的理论能够和这一理论相媲美。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论述可知:在前苏维埃时期的俄罗斯刑法理论中,对犯罪客体问题并没有专门的进行研究,更没有将社会关系看作犯罪客体的理论。但是在苏维埃时期的俄罗斯刑法研究中,为迎合政治的需要,由苏维埃刑法学者将最先在立法文件中出现的社会关系界定为犯罪客体。而社会关系作为犯罪客体的理论,在上世纪50年代初的苏维埃刑法理论研究中,才处于刚刚的起步阶段。但是,在这之后的苏维埃法刑法学界对这一理论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并提出了为苏维埃刑法学界所共同接受的社会关系的三要件结构结构模式。但是,将社会关系作为犯罪客体的这一理论,并没能彻底的研究清楚,还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苏联解体后,由于马列主义理论在俄罗斯丧失了其意识形态上的主导地位,在当今的俄罗斯法学理论中,对将社会关系作为犯罪客体的理论提出了强烈的质疑。当今的俄罗斯学者,试图建立一种,脱离于意识形态影响的,中立的,有生命力的刑法犯罪客体理论。其中,法益论是犯罪客体的理论中颇具影响力的一种。但是,由于苏维埃刑法理论几十年的发展,社会关系作为犯罪客体的理论,在当今的俄罗斯刑法理论中,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可以说,今天的俄罗斯犯罪客体理论,在争论中向前继续发展。


【注释】 杨兴培:《犯罪构成原论》,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2004年版,第104-128页。李希慧,童伟华:《 “犯罪客体不要说”之检讨 ——从比较法的视角考察》,《法商研究》,2005年,第3期,第21-29页。
Г. С. 费利德什金:《俄罗斯刑法科学历史上的主要流派》,莫斯科:“泽勒察洛”出版社, 2003年,第46页。
А. У. 纳乌莫夫:《俄罗斯刑事法律科学的产生》,《国家与法》2006年第1期,第76页。
参见 Н.А. 内勒科娃:《在苏维埃立法史上和俄罗斯联邦现行刑法典上的刑法总则制度》, 罗斯托夫:“斯卡格斯”出版社,2006 年,第55页。
А.И. 特拉伊宁:《犯罪构成的一般理论》,莫斯科:国立法律著作出版社,1957年,第22页。
前引2,Г.С. 费利德什金书,第46页。
前引3,А. У. 纳乌莫夫文,第76页。
例如: Н.С. 塔甘采夫曾经被派往国外,主要的是在德国学习了将近两年的法学知识。参见,普罗霍罗夫В.С. :Н. С. 塔甘采夫,载《法学》 1993 年第4期第45页。
А.Э. 扎林斯基:《现代德国刑法》,莫斯科:纲要出版社,2004年,第3页。
谢尔盖·拉斯托罗波夫:《犯罪客体的概念:历史、现状、前景》,《刑法》2002年第1期 ,第38页。
参见 科兹洛夫А.П.:《犯罪的概念》, 圣彼得堡:“新闻法律出版中心”出版社, 2004年,第233页。
前引10,谢尔盖·拉斯托罗波夫文,第38页。
Н. С. 塔甘采夫 :《罗斯刑法》.讲义.总则.第一卷, 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94年,第178页。
参见塔甘采夫Н. С.:《罗斯刑法教程》.总则.第一卷.犯罪论,圣彼得堡:彼得堡出版社, 1874年,第175页。
同上注:第182页。
前引13,Н.С. 塔甘采夫书,第178页。
前引13,Н.С. 塔甘采夫书,第186页。
前引13,Н.С. 塔甘采夫书,第178页。
前引11,科兹洛夫А.П.书,第233页。
前引5,А.И. 特拉伊宁书,第69 – 70页。
В.Я. 塔齐:《苏维埃刑法中的犯罪客体和对象》,哈尔科夫:“高等学校”联合出版企业, 1988年,第6页。
前引11,科兹洛夫А.П.书,第233页。
前引10, 谢尔盖·拉斯托罗波夫文,第38页。
谢尔盖·拉斯托罗波夫:《犯罪客体的概念:历史、现状、前景》,《刑法》2002年第1期,第39页。也有作者认为大约是在1925年,参见В.Я. 塔齐:《苏维埃刑法中的犯罪客体和对象》,哈尔科夫:“高等学校”联合出版企业,1988年,第6页。
А.А. 皮昂特科夫斯基:《苏俄刑法》总论, 莫斯科:国立法律出版中心, 1925年第129 – 130页。
参见前引5, А.И. 特拉伊宁书,第53, 123页。
同上书,第124页。
前引21,В.Я. 塔齐书,第10页。
皮昂特科夫斯基 А. А.:《苏维埃刑法教程》.总则,莫斯科:国立法律著作出版社, 1970年第2卷,第 116-120页。
科勒然斯基Н.И.:《刑事法律保护的客体和对象》,莫斯科:科学出版社1980年,第29页.
同上书,第253页。
前引21,В.Я. 塔齐书,第8页。
参见上书,第10– 12页。
参见 德罗兹多夫 А.В.:《人和社会关系》,列宁格勒:列宁格勒大学出版社,1966年第23-30页。
以上学者的观点转引自Б.В.兹德拉沃梅斯洛夫 主编:《俄罗斯刑法》,总则,莫斯科:法律出版社, 1996年第112页。
参见前引21, В.Я. 塔齐书,第13 – 14页。
同上书,第14 – 15页。
Ю.Б. 梅利尼科娃:《刑事法律关系的概念与实质》,《苏维埃国家与法》1974年第1期第33页。
埃利金德 П.С.:《苏维埃刑事程序法的实质》,列宁格勒:列宁格勒大学出版社, 1963年,第14-15页。
桑塔洛夫 А.И.:《刑事责任的理论问题》,列宁格勒:列宁格勒大学出版社, 1982年第57-58页。
巴格拉伊М.В. 主编:《俄罗斯联邦宪法》,莫斯科:规范出版社,2005年第154页。
А.В. 纳乌莫夫:《俄罗斯联邦新刑法典 - 正在发生变革的反映》,《政权》1997年第2期,第15-21页。
C. Б. 加夫里什:《研究犯罪客体的理论前提》,《法与政策》2000年第11期,第7页。
В.Н. 库德里亚夫采夫,А.В. 纳乌莫夫主编:《俄罗斯刑法》,总则,莫斯科:1997年第91 - 92页。
耶夫盖尼·费先科:《价值论观点视角下的犯罪客体》,《刑法》2003年第3期 第71-73页。
前引43, C. Б. 加夫里什文,第6页。
前引10, 谢尔盖·拉斯托罗波夫文,第40页。
上述三点参见 奥列格·扎捷列平:《刑法中犯罪客体的概念问题》,《刑法》2003年第1期,第29-31页。
奥列格·扎捷列平:《刑法中犯罪客体的概念问题》,《刑法》2003年第1期第29-31页。
前引43,C. Б. 加夫里什文,第3页。
前引49,奥列格·扎捷列平文,第29-31页。
前引10,谢尔盖·拉斯托罗波夫文,第40页。
Н.Ф.库兹涅措娃 主编:《刑法教程》,总则,第一卷,犯罪论,莫斯科:科学出版社, 2002年第189页。
扎戈罗德尼科夫Н.И.:《犯罪客体从意识形态的内容到自然概念》,《刑事政策和刑法问题论文集》,莫斯科:莫斯科大学出版社, 1994年第5页。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