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简短的结论:刑事政策对犯罪构成的影响是深刻的。我国的犯罪构成应对刑事政策的精神、内容等进行合理回应,犯罪构成应符合良法的公平正义理念并具有人权保障的出罪机制存在,具有运行的安全性价值。在当代刑事政策下,刑法关于个罪构成的规定应以行为为中心,以行为性质之规定作为立法的基本方式。当然,犯罪构成的产生及演进,乃诸多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切不可将刑事政策视为其发展的唯一助力。这是本文写作的基本结论。
【注释】 何秉松. 犯罪论体系研究. 政法论坛,2003,(6).
卢建平. 刑事政策与
刑法关系的历史演变. 法制日报,2007—09—16 (14).
大谷实. 刑事政策学. 黎宏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0.
邱兴隆. 刑罚的正当性反思.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米海依尔?戴尔玛斯——马蒂. 刑事政策的主要体系. 卢建平译. 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0
方泉. 犯罪论体系的演变.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蒋熙辉. 西方刑事政策主要流派及其特点. http: / /www. cass. net. cn / file /20080328118673. ht2ml,2008 - 03 - 27.
范忠信. 中国司法传统与当代中国司法潜规则. http: / /hongfan. fyfz. cn /blog/hongfan / index. as2px? blogid = 289021,2006 - 10 - 18.
李洁. 论罪刑法定的实现.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孙丕志、江松令. 中外法制趣闻奇闻珍闻. 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
李卫红. 刑事政策学的重构与展开.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理查德?昆尼,约翰?威尔德曼. 新犯罪学. 陈兴良等译. 北京: 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8.
卢建平. 刑事政策学.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许福生. 刑事政策学. 北京: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6.
森本益之. 刑事政策学. 戴波等译. 北京: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4.
严励,孙晶. 刑事政策
刑法化的理性思考. 政治与法律,2005,(4).
陈兴良.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研究. 法学杂志,2006,(1).
李洁. 中日涉罪之轻微行为处理模式比较研究. 法律科学,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