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本命年前的交代

本命年前的交代


范卫国


【全文】
  
  这个学期伊始,我就决定用半年的时间去思考一些问题,如果有可能的话,我希望能在年底的时候给自己一个满意的答案。之所以如此,是因为2010年是我的本命年,虽然我对数字没有特别的感觉。但本命年的称谓,还是让我觉得应当有所关注。这种关注,不仅基于中国文化对本命年的诠释,更重要的是,我觉得本命年应当是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古人云,三十而立。对于今天的我们来说,也许应当把时间提前一些——24岁,或许就是我们的而立之年。

  
  而立之年做了些什么,而立之年应当怎么做,这是我思考最多的问题。我对朋友说过,自己可以不读书,但绝不可以不思考。曾经有朋友对我说,不要每天胡思乱想,既没有什么结论,也把自己搞的很累。记得我当时说,我们专业的性质决定了必须要想东西,而且,我们基本上是靠想法吃饭的。虽然这只是我的一句玩笑话,但事实上思维缜密、逻辑严谨原本就是法律人应有的素质。只是,对我而言,思考还有其他的意义。

  
  还记得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对法学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而当初之所以选择,只不过因为法学是我所在的学校的最好专业。而法学到底是什么,我并不清楚,也不想明白。直至后来,大约大三的时候,我逐渐迷上了这个专业。甚至,有段时间我走火入魔似的认为法学是任何人都应该有所了解的学科。也正因为如此,是我打消了读完大学就去工作的念头,而想着能够对法学有更深入的了解。于是,当年的夏天,我决定考研。

  
  一般而言,决定考研的学子们都应当有些学术理想的,当然,现实情况可能是更多人是为了学历文凭。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所以,无论目的为何都无可厚非。只不过,对于立志学术的人而言,学术理想应该是让一个学子或者学人去关注学术问题,从事学术研究的不竭动力。当然,仅有学术理想只能让我们明晰前行的方向,而我们为什么要从事学术,或者说为何立志以学术为业,应当是我们予以明确的先决问题。

  
  在我看来,我们从事学术的基点应当是出于对现实生活的关切。我曾对这样评价一位好友,你的文笔让我很欣赏,但你的文章对我没有太大的触动,因为我一直感觉自己是一个旁观者,问题也好对策也罢都与我无关。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无论从事何种学术研究,首先应当有问题意识。而且,这种问题应当首先是自己的。--自己心中有结,希望能有答案;心中又痛,希望能得舒缓。没有任何问题,没有任何痛楚,也许能够写出华美的文字,但终究不能使他者共鸣。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