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质疑通说在共同犯罪成立条件上的主张

  

  三、通说主张数人只能在同一犯罪构成要件内成立共同犯罪,这是如今德国、日本已经没有支持者的完全犯罪共同说的主张,会导致相关案例的处理不当。近年来有学者提倡部分犯罪共同说,尽管其相对于通说的完全犯罪共同说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缺陷在于:具有杀人故意的甲和仅具有伤害故意的乙,共同对丙施加暴力致丙死亡时,由于只承认甲、乙在构成要件重合部分即故意伤害罪范围内成立共同正犯,而不承认故意杀人罪的共同正犯,这样,在不能查明是谁的行为导致丙死亡时,以及在至少不能排除乙的行为导致丙死亡的可能性时,顶多只能让甲、乙承担故意伤害(致死)罪的责任,而不能让甲承担故意杀人罪既遂的责任。而行为共同说认为,甲、乙分别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同正犯和故意伤害罪的共同正犯,这样就可以大大方方地适用一部实行全部责任原则,将死亡结果归责于甲,让甲承担故意杀人罪既遂的责任。我们将刑法25条的“共同故意犯罪”理解为“共同”的故意犯罪行为,提倡行为共同说就不存在解释论上的障碍。


【作者简介】
陈洪兵,清华大学法学院2006级刑法学博士研究生。
【注释】

参见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78页以下;高铭暄主编:《刑法专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30页以下;马克昌主编:《刑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52页以下;陈兴良:《规范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38页以下;齐文远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8页以下;王作富主编:《刑法》(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82页以下;周光权:《刑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304页以下;苏惠渔主编:《刑法学》(修订二版),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44页以下;等等。
参见大场茂马:《刑法总论下卷》,中央大学出版社1917年版,第999、1011、1045页。
高铭暄主编:《刑法专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30-331页。
参见周光权:《刑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304页以下;陈家林:《共同正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弟85页以下。
日本最高裁判所2001年10月25日决定,《最高裁判所刑事判例集》第55卷第6号第519页。
参见木村光江:《演习刑法》,东京大学出版会2003年版,第143页以下。
陈家林:《共同正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85-86页。
Vgl. Roxin , Strafgesetzbuch, Leipziger Kommentar, 11. Aufl., 8. Lieferung: §25 Rdn. 57f.
参见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22页。
参见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85页。
有学者认为,“强奸、脱逃等犯罪,其犯罪目的分别是强行与妇女发生性交和逃避监狱的监管,这种犯罪目的决定了每个共同犯罪人的行为具有不可替代的性质。只有本人完成了法定行为才是既遂,如果本人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完成法定行为,即使他人完成了该行为,对未完成法定行为的共同犯罪人来说,仍是犯罪未遂。”见陈兴良:《共同犯罪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362页。但这种观点存在疑问。尽管强奸犯具有亲手犯的特征,但既然成立强奸罪的共同正犯,就应根据一部实行全部责任原则,一人既遂的,全体既遂,对于强奸罪、脱逃罪特别对待,没有理由。
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22页。
参见山口厚:《刑法总论》(第2版),有斐阁2007年版,第181页以下。
高铭暄主编:《刑法专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31-332页。
高铭暄主编:《刑法专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54-355页。
参见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82页。
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23页。
参见西田典之:《刑法总论》,弘文堂2006年版,第334页。
参见山口厚:《刑法总论》(第2版),有斐阁2007年版,第348页;西田典之:《刑法总论》,弘文堂2006年版,第334页。
参见大谷实:《刑法讲义总论》(新版第2版),成文堂2007年版,第416页。
周光权:《刑法总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第306-307页。
陈家林:《共同正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95页。
高铭暄、马克昌主编:《刑法学》(第三版),北京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78、181页。
陈家林:《共同正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63-64页。
参见前田雅英:《刑法总论讲义》(第4版),东京大学出版会2006年版,第419-420页。
参见中山研一:《口述刑法总论》(补订2版),成文堂2007年版,第289页以下。
参见张明楷:《刑法的基本立场》,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版,第268页以下;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19页。
参见高铭暄主编:《刑法专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51页(此部分由赵秉志教授执笔);齐文远主编:《刑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第168页;马克昌主编:《刑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第152页;周光权:《刑法总论》,中国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94页;陈家林:《共同正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3页;等等。
参见山口厚:《刑法总论》(第2版),有斐阁2007年版,第303-304页;前田雅英:《刑法总论讲义》(第4版),东京大学出版会2006年版,第418页以下。
参见井田良:《刑法总论の理论构造》,成文堂2005年版,第352页;陈家林:《共同正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第78页。
张明楷:《刑法学》(第三版),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319页。
参见牧野英一:《重订日本刑法(上)》,有斐阁1932年版,第421页。
参见龟井源太郎:《正犯と共犯を区别するということ》,弘文堂2005年版,第18页以下。
陈兴良:《共同犯罪论》(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55页;高铭暄:《刑法专论》(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328页,等等。
前田雅英:《刑法总论讲义》(第4版),东京大学出版会2006年版,第419-420页。
参见龟井源太郎:《正犯と共犯を区别するということ》,弘文堂2005年版,第18页。
参见内田文昭:“部分的共同正犯について(2·完)”,载《警察研究》第62卷7号(1991年),第14页。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