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挑战
如何用制度保障人的尊严
张千帆
【全文】
六十年过去,中国走过了艰难曲折的发展之路;展望未来,我的愿景一言以蔽之,就是希望每一个中国人都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古人云:“衣食足则知荣辱。”改革三十年来,中国经济和综合国力得到了巨大发展,但是作为有道德、有价值、有尊严的存在,人并非纯粹的经济动物;在满足温饱、进入小康之后,我们的下一个目标应该是更为全面地发展人性的尊严。
“尊严”?这个词听上去也许有点虚无缥缈,但是其实每天都伴随着我们的生活。实际上,尊严也是中国人数千年来追求的理想。儒家正统说到底,就是一种关于尊严的哲学。君子的“泰而不骄,威而不猛”、“正其衣冠,尊其瞻视”,正是儒家人格的标准写照。在儒家看来,从天子到庶人都可以通过修身认识到“人人有贵于己者”,进而让自己的生活和行为方式符合人的尊严本性。
然而,尊严不仅仅是一种个人选择的生活方式,而是和国家制度息息相关;在缺乏制度保障的环境下,个人生存不可能获得完整意义的尊严。而一旦人的尊严得不到基本尊重,就远不只是一个颜面受损的个人问题,整个国家都将陷入相互伤害、侮辱、践踏的人为灾难。中国历史上的历次浩劫,包括近半个世纪间或发生的个人或社会悲剧,都是制度缺陷造成的对基本尊严的严重侵犯。直到今天,某些制度上的障碍仍然制约着我们的人格发展;要恢复完整的人性尊严,首先必须完善宪法规定的某些对于公民权利和国家政治生活至关重要的制度,而这将是中国未来面临的最大挑战。
我首先希望,生长在中国的每一个孩子能获得德性和智性的正常发育,因为他们是这个国家的未来。我尤其希望,每一个山沟里的儿童都能享受体面的基础教育。其实城乡差别、地域歧视对中国社会造成的直接祸害还在其次,最可怕的是这种制度留下了太多的“留守儿童”、“代课教师”和摇摇欲坠的中小学校舍,而扼杀了农村新生代的希望,也就意味着农村贫困和愚昧的永久延续。如今的中国城乡,真可谓冰火两重天;如果说农村的孩子营养严重不良,城市的孩子则营养严重过剩,被各式各样的补习、考试、竞赛等应试工具压得难以喘息。两者“殊途同归”,都同样剥夺了儿童潜能正常发育的机会;一个成了对于现代文明一无所知的文盲,一个则成了是脑子里塞满无用知识的书呆子,而书呆子加上文盲当然不可能形成一个健康的公民社会,而只能产生一个缺乏基本沟通和自理能力的畸形社会。这种教育状况不但扼杀了孩子自由想象和创造的天赋,而且造就了一大批温顺、怯弱、自卑、自大、易怒、蛮横乃至暴虐的极端性格,完全不适应理性宽和、相互尊重的公共生活。这样的个性长大后必然在社会上趋炎附势、逆来顺受、随波逐流,一旦有机会进入权力圈子则很快成为欺下瞒上、贪得无厌的社会蛀虫。我希望有朝一日,我们的教育体制能培养正常的孩子、树立健全的人格、造就有尊严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