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腐败初论
李绍章
【全文】
“项腐败”是我生编硬造的一个词语。何为“项腐败”?在新华字典里,汉字“项”有多种解释:一为颈的后部;二为事物的种类或条目;三为量词,用于分项目的事物;四为代数中不用加号、减号连接的单式。在现代汉语词典里,“腐败”一词的意思可以简单表述为“变质、败坏”。因此,只要把“项”的四种含义和“腐败”的意思分别串起来解释,就不难机械地拼凑出“项腐败”的大致定义。
我不是医学家,对颈椎病之类的人体疾患一窍不通,不可能去探索“颈的后部”的变质和败坏;我不是语言学家,对词语的分类规范系统茫然无知,不可能去推敲“量词”的变质和败坏;我也不是数学家,对运算符号和公式的掌握仅仅停留在小学低年级水平,不可能去钻研“代数中不用加号、减号连接的单式”的变质和败坏。所以,对这几种“项腐败”,纵然我心怀勃勃兴致,也无法来舞文,更没能去弄墨。
作为一名研习法学十余年、身处科学与教育界六七载又动辄喜欢“社会观察”的我来说,倒是对“事物的种类或条目”的变质和败坏颇有感触,并一直想说点什么,不然憋在心里会诱发梗塞或血栓。为预防此类突发病变,保卫自己的年轻生命,我抓了脑袋又摸腚,最终还是想豁出一身狗胆,戳一戳、惹一惹这种“项腐败”。
以科学与教育界为例。“项”的名目可谓眼花缭乱,有各种级别、各类名目的课题,曰“研究项目”、“课题项目”、“科研项目”或者干脆酸溜溜地叫做“项目”或者娇滴滴地称为“项”,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的;硬科学的、软科学的;横向的、纵向的;指定的、委托的;重点的、一般的;青年的、老年的;国家的、部委的;中央的、地方的;单独的、联合的;这基金的、那资助的;等等等等。有各种级别、各类名目的教材,曰“教材建设”、“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或者干脆酸溜溜地叫做“项目”或者娇滴滴地称为“项”,全国统编的、部委所属的;高校联合的、内部自编的;十一五的、面向21世纪的;普教的、成人的;函授的、自考的;远程的、近程的;指定的、参考的;理论的、案例的;高学历的、低文凭的;这规划的、那系列的;等等等等。有各种级别、各类名目的奖励,曰“优秀成果奖”、“优秀教材奖”、“科技进步奖” 或者干脆酸溜溜地叫做“奖项”或者娇滴滴地称为“项”,国家的、部委的;中央的、地方的;年会的、学会的;校级的、市级的、省级的、部级的、国家级的;特定的、一等的、二等的、三等的、优秀的;这系统的、那领域的;等等等等。有各种类别的、各类名目的评选,曰“什么名师”、“什么名家”、“什么模范”、“荣誉项目” 或者干脆酸溜溜地叫做“项目”或者娇滴滴地称为“项”,又是教学名师、又是发明能手;又是育才模范、又是劳动模范;又是紧缺人才、又是重点培养;这先进、那优秀;这名家、那学家;等等等等。有各种类别的、各类名目的站点,曰“博士硕士点”、“博士后流动站”、“研究基地” 或者干脆酸溜溜地叫做“项目”或者娇滴滴地称为“项”,又是博士点、又是硕士点;又是流动站、又是工作站;又是重点学科基地、又是重点研究基地;又是报名点、又是招生站;又是研究中心、又是研究所研究院;这点点、那站站;等等等等。还有与之相配套的数不尽的建设项目、维修项目、餐饮项目、采购项目以及巧力妙设的各种项目。总而言之,这项那项的,不计其数,一时半会根本就盘点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