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视角中的山寨现象
On shanzhai copycat phenomenon
方恩升
【摘要】山寨现象,主要包括仿造名牌的手机等产品、模仿明星的去做广告、模仿他人文艺作品和模仿水立方等知名建筑等。山寨手机采用了MTK芯片,绕过了被诺基亚等所掌握的手机的基础专利,并未侵犯被模仿厂商的发明、实用新型等两类专利权,但山寨手机侵犯被模仿厂商的外观设计专利权;山寨手机又因具有与品牌手机“相似的标识”而涉嫌不正当竞争、侵犯商标权。山寨明星的广告,因侵犯了明星的商品化形象权等而违法。部分山寨文艺、山寨建筑,侵犯了著作权。
【关键词】山寨现象;知识产权;侵权;专利;著作权
【全文】
一、法律视角
以模仿主要特征的山寨现象,被视为草根文化现象之一,亟待在法律层面上加以规范。[1]在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中,一定程度的模仿或者说借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法国社会学创始人之一的加布里埃尔·塔尔德断言“社会即模仿(Society is imitation)”。社会学把模仿(imitation)界定为“人们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行为的过程”,并认为模仿是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本原则之一,通过模仿产生了群体的规范和价值。孔子就十分强调以人为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2]但不是合理地借鉴,而是直接地模仿即抄袭,则会打击创新者的积极性,进而不利于“鼓励有益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的作品的创作和传播,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和科学事业的发展与繁荣”(“
著作权法”第
一条)、有碍“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
专利法”第
一条)。知识产权就是通过处理模仿与创新之间的博弈,来平衡上述个人创造性与公共利益的法律制度。所谓的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亦称智力成果权,旨在保护人的智慧创造的具有商业价值的产品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版权(著作权)和工业产权(专利权(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商标权),也包括商业秘密权、精神权利和反不正当竞争权。而《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工业产权外延更为广泛,除了上述工业产权外,还包括制止不正当竞争。[3]知识产权中的保护对象的创造性要求愈高,则被保护的力度愈大,即允许被模仿的空间就愈小。知识产权中的专利的创造性要求最高,要求创造发明具有技术先进性(非显而易见性);模仿者受制于字面侵权原则甚至等同原则,否则便属专利侵权。著作权的创造性要求次之,作品要求具有独创性(原创性),即只要作品系作者独立构思和创作的,而不考虑作品内容是否与他人相同或相似,均享有著作权;其他使用者只要在合理使用原则下可以免费使用。商标的创造性要求最低,只要求商标之间达到可识别性(易于区别性)程度,在以相关公众的一般注意力为标准下不发生误认即可。这些理论将用来剖析对有关的山寨现象。
二、山寨现象
1、山寨的界定。山寨,由2008年的下半年开始流行的网络俚语,演化为2008年中国出现频率最高、最为人们关注的流行语。[4]作为粤语中的一个词汇,“山寨”说法最早源于1960-70年代的香港。当时香港承接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轻工业制造项目,比如服装、玩具的来料来样加工等。一些大型正规工厂生意红火,工人连续加班加点而市场仍未饱和,因此部分业务就流向了小作坊,这些小作坊大部分是建造在山坡上的小木屋,久而久之这些作坊产品就被称为“山寨货”。[5]“山寨”一词频繁在大陆的出现,是始于2003年开始的仿造产品热:随着广东制造业的兴起,崛起的大量小型工厂通过小作坊起步,快速模仿名牌产品,并涉及手机、数码产品、游戏机等不同产品领域。这种产品外观酷似名牌产品,功能强大,但是价格低廉,被称为山寨机。[6]本文中“山寨”产品含义不是香港那样泛指小作坊的产品,而是专指模仿名牌产品的傍名牌产品,至于那些没有仿造名牌产品的产品甚至未标识生产厂名等的“三无”产品本文不予以讨论。
2、山寨现象:从仿造名牌手机,经模仿明星去做广告,到拷贝春晚等文艺节目。2008年的山寨通过以下事件逐步进入人们的视野。(1)、初兴: 6月6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报道了深圳山寨手机的泛滥,随后“山寨机凶猛”类专题也开始在新浪、搜狐等主流网媒上频频现身,让“山寨”这个词开始从小众范畴跃进到为大众所关注。(2)、扩延:长相与明星相似的山寨明星,模仿明星的行为做起了广告。自8月起,“山寨周杰伦”代言的手机和MP4、“山寨周华健”代言的皮鞋、“山寨F6”代言的运动鞋等足以以假乱真的广告。明星模仿者们的商业价值第一次被开发出来,这被认为标志着山寨的外延从山寨产品扩大到山寨文化。此处的文化系狭义的,指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外延主要是文艺。[7]本文中的文化,除了少数地方“山寨文化”是对模仿现象的概括外,述均取其狭义。(3)、转身:“山寨百家讲坛”挑战《百家讲坛》。在山寨明星代言广告后,被央视《百家讲坛》拒绝了的韩江雪自费自制了一版模仿《百家讲坛》的网络视频,网友叫好声不断,并被认为是对央视“霸权讲坛”的挑战。自此,山寨变得更富民生、草根性的色彩,更深入人心。(4)、高潮:一批山寨春晚的年末丛生。12月份,“北漂”施孟奇决定办一场供过年不能回家的“北漂”自娱自乐的“山寨版春节联欢晚会”,挑战刻板化、模式化的央视春晚。“山寨春晚”得到了部分学者的响应,一些广告商争相冠名,部分地方电视台也纷纷争取转播权,但也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了对山寨春晚的质疑:炒作集会、模仿大赛、华而不实……在追捧和质疑中,山寨也在2008年底渐渐步入高潮,[8]但最终因种种原因而草草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