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市场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使中国衍生出了新的家庭形态,女性经济地位提高。
关于家庭与生产力的关系,与生产、交换、消费的关系,马克思在上个世纪40年代就曾有过一段精辟的论述。他说:“在人们的生产力发展的一定状况下,就会有一定的交换(commerce)和消费形式。在生产、交换和消费发展的一定阶段上,就会有一定的社会制度、一定的家庭、等级或阶组织。”②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人们观念的变革,我国的家庭形态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其具体表现是衍生出了一种新的家庭形态—“丁克家庭”。所谓“丁克家庭”,就是双收人、无子女的家庭。这种家庭的出现有其必然的社会方面的原因和人的观念更新方面的原因。从社会方面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社会养老保险事业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逐渐趋于完善;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打破了性的神秘感,冲击了传宗接代的传统观念,这样就造成了婚姻和生育的分离,即婚姻的目的不再是传宗接代,“无后”不再是“不孝”。国家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而不生孩子或许更好,这已经得到了社会的默许和道德的肯定。另外,改革开放使西方文化大量传人,女权主义、妇女解放等思想使中国女性萌生了强烈的自我实现意识,这就使男女双方都想最大限度地发展自我和实现自我的价值;而传统的“养儿防老”观念、“血亲承嗣”观念则逐渐淡化甚至被一些人彻底抛弃。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年青人便决定婚后不生育后代,或三五年内不生育后代;又由于城市妇女大多是职业女性,所以婚后便组成了“丁克家庭”。不言而喻,“丁克家庭”有利于男女双方搞好工作和学习,有利于他们的生存、享受和发展;但这种家庭由于没有孩子,所以也取消了婚姻的粘合剂。而一般说来,人们婚后的情感与恋爱时期的情感相比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傅雷就曾说:“未经世事的少女往往会存一个荒诞的梦想,以为恋爱时期的感情高潮也能在婚后维持下去。这是违反自然规律的妄想。”所[13]以社会学家提出,人们婚后由于心理的、生理的和一些其他外在因素的作用,常常使夫妻间的情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危机”,人们称为婚后爱情的“危险期”。如果这时双方处理不好彼此的关系,再加上没有孩子的纽带和粘合作用,就容易发生婚变。所以,新的“丁克家庭”形态的出现,使离婚相对方便,这也是离婚率上升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五)市场经济造成以利结合的婚姻增多,婚姻从权衡利害出发,金钱成为男女结合的纽带。
而一旦利害关系发生变化,婚姻则马上随之解体。恩格斯在当年揭露资产阶级婚姻本质的时候,曾深刻指出它是一种“权衡利害的婚姻”,这种婚姻虽然在形式上不表现为“买卖婚姻”,但其买卖婚姻的“实质却在愈来愈大的范围内实现,以致不仅对妇女,而且对男子都规定了价格,而且不是根据他们的个人品质,而是根据他们的财产来规定价格的。”②当前,我国市场经济正在建立和发展,它一方面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但另一方面也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有一定程度的滋长和蔓延。表现在婚姻领域,就是一些人缔结婚姻时不是以爱情和其他社会条件为基础,而是以金钱为核心来权衡利害得失。如果男女某一方占有较大数量的金钱,那么他或她就会由“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儒夫变成勇士”,即使是“鸡皮黄脸的寡妇”,也可以“重新做新娘”.③当前社会上一些年青女郎嫁给比她大三四十岁的“大款”,或年青小伙娶“半老徐娘”为妻,有相当一部分就是这种以利结合的婚姻。④而一旦婚后利害关系发生变化,如“大款”公司破产、老妻金钱弹竭,或出现其他情况等等,则这种婚姻便会如沙上建塔,倾刻塌毁。所以,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以利结合的婚姻常常为离婚者的队伍增加新的成员。[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