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考
梁成国
【摘要】当前中国社会进入矛盾多发期,其中既得利益群体与社会大众的矛盾呈现激化的趋势,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迫在眉睫。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实行民主政治。当前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应主要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进一步落实、完善选举制度,实现权为民所授,首先在县乡推行直接选举,逐步扩大直选范围。第二,进一步落实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减少代表人数,延长会期,实行代表职业化,落实人大的财政预算权,实现人大对政府的有力制约监督。第三,深化司法体制改革,真正实现司法独立。
【全文】
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逐步深入,人们的“经济人理性”被空前激发起来,当前中国社会进入了一个利益分化与博弈的时代。在此过程中,一些具有共同利益的群体结成利益联盟,并形成垄断性利益集团。为了维护和扩大他们的利益,他们进一步去拉拢掌握权力资源的政府官员,而一些政府官员也乐于利用其手中掌握的公共权力与他们进行交换以牟取私利,这样就导致公共权力的私有化和商品化。公共权力参与利益角逐损害了市场经济的自由竞争原则,进而导致社会分配不公。随着这一过程的加剧,当前社会进入矛盾多发期,其中强势群体与社会大众的矛盾、腐败官员与人民群众的矛盾呈现激化的趋势,近年来大量涌现的上访事件与社会群体性事件即是证明。这些矛盾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解决,则会直接损害我们党和政府的威信,引发社会的动荡,进而导致改革开放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功败垂成。上述矛盾的产生与激化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相对滞后有着直接的关系。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至今仍是一种根据经济改革需要而有选择进行的适应性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各部分之间进展很不平衡。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展较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一定进展,政府间管理体制改革曲折中前进,党政领导体制改革、决策体制改革、司法体制改革、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建设相对滞后,选举民主仍停留在村级自治层次,公民政治参与制度化水平不高。[1]由于政府权力缺乏有效的制约机制,一些地方政府的自肥化倾向明显,官员腐败有增无减,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与信心正在减弱。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民的权利意识、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原有的靠动员与命令的政治体制已不适应社会的发展,民众要求政治体制改革的呼声日益高涨。执政者越是在自己有权威、资源和能力进行改革的时候主动进行改革,就越能避免危机。当一个社会在该改革而不改革,统治者不能审时度势抓住时机,会丧失对改革的主导权,使社会陷入危机。[2]当前加快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可谓势在必行,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