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回归大学本源 让博士招生脱离功利主义泥潭

  
  在这里,首先需要搞清楚是为什么培养博士、培养什么样的博士。《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六条对我国博士培养的目标进行了说明,一是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人的专门知识,二是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三是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的成果。我们可以概括为培养具有专业系统知识、较强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层次人才。也就是说只有具备知识结构、学术能力和创新素养的人才有资格录取为博士研究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加入到博士的行列中,更不能利用博士招生进行任何形式的交易。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为什么培养博士、培养什么样的博士,这个问题越来越难以回答了,在许多人的脑海里博士学位是升官发财的砝码,是求职加薪的工具,博士越来越成为了一种荣誉和身份,博士招生也慢慢游离了原始的轨道,开始走向功利主义。

  
  与硕士研究生招生相比,我国博士招生具有自主性强、分散性大等特点,每个学校、每个导师都有一套招生规则。于是乎,在各个招生环节上,各路“神仙”的手法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凡经历过考博的人,都知道其中的乱象与奥妙。“地球人都知道”在博士招生过程中,导师的态度很关键,考什么、怎么考、录取谁,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一位知情人说,博士招生中导师看重的是你能为他带来什么?是权力,是金钱,是资源,还是别的好处!如果什么都没有,那么希望就非常渺茫!这不是吗,中央音乐学院教授需要什么,考博女还是“比较清楚”的!说起博士招生考试,或者说还没有考试,有的考生已经提前熟悉了考题的基本条目和出题章法。有的学生经过辛辛苦苦的努力,最终还有可能获得个位或者酷似鸭蛋一样的成绩,对于这种怪现象,河北某大学研究生院解释道“导师不喜欢你的观点,你答也是白搭”,北京某大学主管研究生教育的副校长在召开全校导师会议上说,“如果你不想录取这个学生,就直接给个不及格分数,对想录取的学生给分高一点不就完了吗,免得折腾,以防后患。”

  
  凡此种种,不胜列举,笔者只能说,博士招生无法用一个“乱”字能够形容得了,高校功利主义已经大面积蔓延,急功近利,学术浮躁、造假剽窃、教授性丑闻已经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大学已经失去了社会信任,有人挖苦说,“高校乎?搞笑乎!教育乎?交易乎!”。究其深层原因,还在于大学文化的错化与大学精神的迷失。对大学自身而言,当下最为重要的是需要为大学立“心”,确立大学的精神追求和价值理性。维护知识的尊严和真理的崇高,让大学回归本源,对长驱直入的诱惑和功利设立大学文化“防火墙”,让大学的归大学,让世俗的归世俗!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