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大学的主人:教师与学生

大学的主人:教师与学生


包万平;郭炜煜


【全文】
  
  大学作为传承文明、培育人才的机构,作为研究高深学问、传道授业的场所,其倡导的理念和思想会成为现实当中的大学文化,通过大学人而彰显出来。雅斯贝尔斯有言:“大学的理想要靠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来实践。”冯友兰在《论大学教育》中谈道:“一个真正的大学都是他自己的特点、特性。……由于一个大学所特有的特征,由那个大学毕业的学生,在他的脸上就印上了一个商标、一个徽章,一看就知道他是那一个学校的毕业生……(若)所有的大学硬要用一个模型造出来,这就是不了解大学是一个自行继续的专家团体,有其传统习惯,日久而形成一种精神特点。”在笔者看来,冯友兰先生所指称的自行继续的专家团体,实质就是因大学文化而形成的共同体,其主体无外乎教师和学生两种基本类型。因此,可以说,大学的主体就是教师和学生,在大学里唱响主旋律的是教师和学生,构成大学文化的骨干因素是教师和学生,在校园里最亮丽的风景也是教师和学生,除此之外别无他存。

  
  大学教师作为大学比较稳定的校园生活主体,是大学中的主要力量。教师文化作为教师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共享观念,它弥散、融合于教师教育教学活动的各个方面。其观念内容跟其他社会群体的文化观念内容在本质上是基本一致的,即通过一定形式或方式的物化载体,来表达和展示群体或个体的价值和追求。但教师文化作为更大范围的社会成员直接谋求成长和发展的方式和要求,它又必然承载着全体社会成员对教师的特殊价值期望和要求。

  
  大学教师作为一种文化符号,留给世人称道的是他们高尚的人格、渊博的知识、出色的教学和创新的科研能力。在普通人的眼里,大学教师是社会革新、文化繁荣、科学研究的积极参与者和代名词,与剽窃、抄袭、腐败无涉。教师对知识、真理的推崇,不仅构成了大学成员不断探索、获取新知识的精神动力,而且也使象牙塔作为城堡的隐喻具有了新的意蕴,即它的相对封闭和自我清高,隔绝了现实生活的鲜活和生气,但也为外界功利诱惑和强权的长驱直入设置了障碍,维护了知识的尊严和真理的崇高。尤其是这种精神在整个共同体的珍视与呵护下,逐渐地以制度化的形式缓慢地存续了下来,并哺育成为唯有大学所特有的组织性征。他们能看到同时代的一般人看不到的东西,具备成为社会进步的“灯塔”和“社会变革的代理人”的德性与胆识,他们在社会发展中时刻保持最清醒的头脑,坚守知识分子的良知和风骨,充分发挥其道德、知识和智慧上的优势。因此,对于大学教师来讲,他们除了知识的占有外,还是一个国家、社会甚至人类的真理、正义、良知的担当者。他们身居象牙塔内,而心却系黎民苍生,以社会主人的身份,探索社会前进的方向,这就如象牙塔上的“明珠”为社会大船的前行引航指路那样,而深深地影响着普通大众。他们一方面承担着传道授业、教人向善的职责,另一方面,因“社会的良心”而具有“社会思想者”的特质,从而起着指引社会前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的角色。从这个角度上来看,大学教师在大众眼里是“公人”(Public man),有着符号的功能和力量。


第 [1] 页 共[2]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