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较早的司法调解就是“马锡五审判方式”。马锡五是1943年3月兼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以后,采取巡回审判,田间地头就地开庭,依靠群众,深入调查,运用审判和调解相结合的方法,及时审结一些缠诉多年的疑难案件,减轻了人民讼累。他审理案件方式受到人民群众交口称赞,被誉为“马锡五审判方式”。此后成为中国基层审判工作的一面旗帜。
二、搞好司法调解应具备的几个方面。
(一)良好的文化素养。人们常说,是谷要打出米来,是话要讲出理来。要讲理,会讲理,必然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识。比如,说庐山仙人洞风景美,不一定非用“美”字不可。毛泽东同志以“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来表达。李白说庐山瀑布美,他不说美,而是用“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首诗来说明。我们说,九江的人民陪审员好,好,好,很好,特别好,那究竟有多好,好在哪儿?你总不能像赵本山演小品那样——好,奥运会好,接着是自己拼命鼓掌。说九江的人民陪审员好,第一,长得帅。男的虎背熊腰,彪挺大汉;女的眉清目秀,丰满漂亮。第二,智商高。不仅会说,而且能干。第三,财富多。存折现金,鼓鼓囊囊。第四,品德好。别人有难,慷慨解囊,一捐款就是几十甚至几百万。这样以来,给人的印象是——九江法院的人民陪审员不仅长得好,而且智商好;不仅财富好,而且品德好。这样的好,让人口服心服。另外,主持调解的人员,一定要善于表达。怎样才能做到善于表达,我认为,调解的人首先自己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人们常说,“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这个理是要通过嘴巴讲出来,茶壶倒饺子,有话说不出可不行。
(二)高度的社会责任。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当前提倡社会和谐,稳定压倒一切,更何况今年是建国60周年,维护社会稳定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举国上下,各级党委政府再三强调讲政治效果、经济效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胡锦涛总书记说,群众利益无小事。温家宝总理说,全国每人一点小问题,乘以13亿那就是很大很大的问题了。
维护社会稳定更是法官和人民陪审员义不容辞的职责。如德安法院的法官们就很讲职业道德。他们在审理原告河北故城县柳金轩买卖合同纠纷一案时,开始柳金轩很耽心德安法院搞地方保护。后来他抱着试试看的忐忑心情来到该院。8月的一天,烈日当头,气温炎热,法官们为确保柳的利益,根据当事人保全申请而先后跑了多家银行,就是查不到被告存款情况。大半上午过去,法官身上汗流夹背,衣服湿透。但我们的法官仍不“死心”,他们来到派出所,查询被告妻子的身份证等基本情况。随即又赶到银行进行查询,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查到被告家里的存款并予冻结。办案过程中,法官们非常清政廉洁,当事人很是感动。后此案得以迅速调解结案。柳金轩给该院寄来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