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文在危急中

中文在危急中


姜朋


【全文】
  
  有时我孤独一个人坐下/在五月的麦地/梦想众兄弟/看到家乡的卵石滚满了河滩/黄昏长存弧形的天空/让大地上布满哀伤的村庄/有时我孤独一个人坐在麦地为众兄弟背诵中国诗歌/没有了眼睛也没有了嘴唇——海子《五月的麦地》

  
  袁宏道《题陈山人山水卷》中记述了一个故事:

  
  昔有书生携一仆入太行山,仆见道上碑字,误读曰“太行山”。书生笑曰:“杭也,非行也。”仆固争久之,因曰:“前途遇识者,请质之,负者罚一贯钱。”行数里,见一学究授童子书,书生因进问,且告以故。学究曰“太形也”。仆大叫笑,乞所负钱。书生不得已与之,然终不释。即别去数十步,复返问学究曰:“向为公解事者,何错谬如是?”学究曰:“宁可负使公失一贯钱,教他俗子终生不识太行山。”[1]

  
  这种文化上的傲慢与偏见在历史上并不少见。[2]《利玛窦中国札记》提到,1582年罗明坚、利玛窦等耶稣会教士抵达香山县时,城门上贴出盖有新任总督郭应聘大印的布告称:据各方严讼,现在澳门犯罪违法之事所在多有,皆系外国人雇用中国舌人所致。此辈舌人教唆洋人,并泄漏我国百姓情况。尤为严重者,现已确悉彼辈竟教唆某些外国教士学习中国语言,研究中国文字。此类教士已要求在省城定居,俾得建立教堂与私宅。兹特公告,此举有害国家,接纳外国人决非求福之道。上项舌人倘不立即停止所述祝端活动。将严行处死不贷。[3]清中叶以前,外国人学习和使用中文仍受到禁止。他们递交的禀贴须用本国文字书写,再由通事翻译为中文后转交官署。中国人教外国人学习汉语更是受到严厉禁止,违者可能被处死。1793年英王乔治三世的特使马嘎尔尼(George Macartney,1737—1806)访华期间,长麟向乾隆皇帝报告说,四十年前,宁波有一名郭姓商人通晓英文,现已病故,其子郭极观据说会讲英语。乾隆随即御批:“更不可信,将此人由别路进京,毋使逃脱,留意西洋人知。”[4]具有讽刺意味的是,禁令没有阻止西洋人进入中国的脚步,反倒遮蔽了大清王朝的耳目,束缚了自己的手脚。当国门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撞开之后,人们无奈地发现,汉语虽然说者甚众,但却已经失去了成为世界性语言的机缘。[5]如今,中文、汉语(乃至“国学”)更是危机四伏。2006年10月,中国北京奥运会组委会发布消息称,将2008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英文名称由原来的英文形式的Friendlies改为汉语拼音标注的Fuwa。这也许该算是个好的开端。但东道国开始时居然不敢用自己的语言给几个玩偶命名,这件事本身已然充分暴露了汉语的现实境遇和国人自信心的极度缺乏。[6]


第 [1] [2] [3] [4] [5] 页 共[6]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