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经济法与公益诉讼的契合性分析

  

  总之,新型诉讼形式的出现总是与相应的实体法相适应,并且总是为了满足解决相关社会冲突的客观要求。人类社会诉讼演进史和诉讼制度自身发展规律表明,诉讼形式是实体法律制度的必然派生,特定类型的实体法律制度是相应诉讼形式产生的逻辑根据。正如马克思所指出:“审判程序和法二者之间的联系如此密切,就像植物的外形和植物的联系,动物的外形和动物的联系一样。审判程序和法律应当具有同样精神,因为审判程序只是法律的生命形式,因而也是法律的内在生命的表现。”[23]正是基于实体法与程序法的这种密切联系,经济法规范在我国的大量颁布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公益诉讼的产生,公益诉讼作为经济法的“内部生命的表现”有效地体现了经济法规范所内含的强制约束力,维护了经济法的切实实施。


【作者简介】
颜运秋(1968年— ),男,中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博士后流动站研究人员。
【注释】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和诉讼》,王亚新等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5页。
Michael D. Baylesed.,Procedural Justice,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1990,p.3.
R. Bushed.,Dispute Resolution Alternatives and the Goals of Civil Justice,Vol.78Wis.L.Rev.,1984,pp.893—904.
刘春茂:《中国法律体系与法学原理》,法律出版社1997年版,第14—15页。
漆多俊:《国民经济的法律调整》,河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7—30页。
漆多俊:《转变中的法律——中国经济法的时代特征》,载漆多俊主编:《经济法论丛》(第4卷),中国方正出版社1999年版,第2—3页。同注,第4—5页。
王新红:《论经济法的时代精神》,《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第2期。
王新红:《经济法纠纷司法解决机制研究》,中南大学2004年博士学位论文,第14页。
同注,摘要,第2页。
同注,第53—54页。
同注,第55页。
周枏:《罗马法原论》,商务印书馆1996年版,第886—887页。
韩志红、阮大强:《新型诉讼——经济公益诉讼的理论与实践》,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第27页。
苏家成、明军:《公益诉讼制度初探》,《法律适用》2000年第10期。
颜运秋:《公益诉讼理念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58—59页。
颜运秋:《社会经济法与公益经济诉讼》,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158—171页。
莫诺·卡佩莱蒂:《福利国家与接近正义》,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65—97页。
王福华:《民事诉讼基本结构》,中国检察出版社2002年版,第16页。
王源扩:《法律部门划分理论再探讨》,载《安徽大学法学评论》(第1卷),安徽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115页。
韩志红:《经济法调整机制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5年版,第1—5页。
同注,第273页。
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178页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