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同工不同酬:职业隔离带来的男女大学生收入差异
据本次调查发现,女大学生直接遭遇“同工不同酬”的问题并不多见,但是,与男性相同能力的女大学生,由于职业隔离等原因其收入却迥然不同。比如用人单位个案④说,“我们公司中男性的工资普遍要比女性高,主要是男性在管理部门,而女性基本上都是业务员,工资能高到哪去!”此外,也有许多女大学生认为,同一职位上男女由于工作职责不同收入上也存在着明显差别。正如女大学生个案⑥说,“同一职位上的男女收入还是有较大差别的。我觉得有些不公平,收入应该按照贡献而定。”不仅如此,本次调查结果还显示,在实习中,男大学生的月均收入为1308元,女大学生为1201元,转正后男大学生的月均收入为1861元,女大学生仅为1546元。可见,在实习大学生的工资中已经存在着两性收入的分化现象。正如表3所示,本次问卷调查也证明,在被调查的女大学生群体中,“同工不同酬”现象仍然存在。
表3 用人单位给予女性的工资明显低于同等条件下的男性工资
(四) 女大学生的就业成本更高,就业所动用的社会资源更多
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因深感性别歧视,以及“男性的不战而胜”对其自信心的打击等,不仅造成了其就业过程更加漫长,导致了她们强烈的挫败感,也致使她们在推销自己的过程中付出了比男大学生更多的就业成本。比如,据本次调查资料显示,在诸多就业途径中,女大学生所运用的就业途径的比例均比男大学生要高得多,尤其是在“通过亲友求职”的选项中,女大学生是男大学生的3倍,如表4所示。由此,女大学生所要动用的就业资本是巨大的,包括金钱、时间、精力以及无形的社会资本。而女大学生的不能充分就业,造成了人力资源的闲置,浪费和外流,使人力资源不能得到最优配置,并影响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女大学生所支付的心理成本也是高额的,甚至会导致其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比如,由于性别原因而被工作单位拒绝之后,在主观期望与现实选择的巨大落差下,她们会产生无尽的压力与挫败感,已有34.6%的女大学生感到“焦虑”,52.2%的女大学生感到“愤怒”,41.1%的女大学生感到“恐惧”,以及20.2%的女大学生感到“抑郁”,甚至出现“自杀”等严重心理问题。
表4 通过亲友等关系介绍求职
项目
性别内比重 |
通过亲友关系求职 |
是 |
否 |
男 |
14.3% |
85.7% |
女 |
41.7% |
58.3% |
总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