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家该不该上《百家讲坛》?
胡月军
【全文】
我最近看了一期《百家讲坛》,看后突发以下奇想。
《百家讲坛》栏目一贯坚持“让专家、学者为百姓服务”的栏目宗旨,栏目在专家、学者和百姓之间架起一座桥梁——“一座让专家通向老百姓的桥梁”,从而达到普及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目的。 它做到了“学者使传媒更深刻”。
文学家、历史学家等先后在此讲坛上“你方唱罢我等台”。用《百家讲坛》不自谦的话说就是“百家讲坛,坛坛好酒。”从中走出了幽默机智的易中天教授、才华横溢的于丹女士等人,不管知识界、学者们怎样质疑《百家讲坛》上的那些人和那些解读,在我看来,客观地讲,《百家讲坛》有总比没有的好。《百家讲坛》带来的“文化热”是不容抹杀的。
可是,依我看,如今的《百家讲坛》名不符实,叫“史家讲坛”、“文学家讲坛”或者“十家讲坛”才对?你或许马上会套用蔡明的一句著名台词问到:“为什么呢”?我要问你一句,法学家上过《百家讲坛》吗?为什么《百家讲坛》没有法学家的身影?为什么没有法学家来讲法学呢?
说的具体点,刑法学家离《百家讲坛》有多远?会不会将来有一天,法学家登上《百家讲坛》,比如刑法学家登上《百家讲坛》,给全国人民讲一讲
刑法史,讲讲
刑法的理念,比如讲讲:“死刑靠什么混到了今天?”等等。如果真有哪位刑法学家在《百家讲坛》上向全国人民普了
刑法,其大功不可没也。一些
刑法问题也很能吸引人。记得曲新久教授就曾在凤凰卫视的《世纪大讲堂》讲过刑罚人道主义,效果还是蛮好的嘛。当然,在这里,学理性不能很强的。
让(刑)法学家上《百家讲坛》,这样的想法是“很傻很天真”还是“很好很深刻”呢?法学家是否该上《百家讲坛》,赞同派和反对派的论点归纳起来如下:
反对派认为:其一。“法学家与《百家讲坛》有多远”,与人们每年都要问的“中国文学家(或科学家)离诺贝尔奖有多远”是不可同日而语的。百家讲坛虽然让一些学者出了名,但也有使学术庸俗化的嫌疑。真正的大家是在公众视野之外的,那些游走于闹市、混迹于江湖的人,哪里还有心思真正地思考问题?大家称他们“学术超女”或“学术超男”,乃是对这个时代最好的反讽。其二,法学并不适合娱乐化。相对于野史和红楼诸类学科,法学并不适合作为一种茶余饭后的闲谈诸类。法律的话题大多比较严肃,公众不会感兴趣,除非把它变成了拍案说法之类——这样的节目其实已经不少了。其三,法学家的表演能力一般。上课和演讲最大的区别在于:一个是细水长流,而一个是火山爆发。为此需要大量激进语言,那么法学家明显不适合“如此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