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考取律师资格的人越来越多,从事律师职业的人越来越少?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大多数律师并没有赚到多少钱。据《中国律师》杂志的刘桂明统计,全国律师的平均收入是六万块钱,看起来似乎不算少,可深圳、北京、上海这些大都市律师的人均年收入是二十几万,其他地方的律师年收入能有多少?就算年收入有六万,可那是包含一切成本的六万啊!如果刨去税收、社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补贴,算一下出差费、通信费、律师协会会费的成本,剩下的能有多少?一个律师一年至少需要有三万块钱的收入才能维持起码的生存,除去这三万块钱的成本,全国律师的年平均纯收入不过三万块钱!也只相当于一个普通公务员的年平均工资。
按道理说,年收入三万块钱对一般律师来说也能养家糊口。可为什么还是有越来越多的人退出律师行业?那是因为这三万块钱(准确地说应该是六万块钱)也不是那么好赚。在法律服务市场,律师要把这六万块钱赚到手谈何容易?因为有人数比他们多得多的“二律师”、“黑律师”、“土律师”在与他们抢食。
律师第一个竞争对手是法律工作者,全国法律工作者到底有多少?我手头没有详细资料,但肯定比律师的人数多,仅山东在册的法律工作者就有6000多人,比在册律师多几倍。法律工作者与律师争夺法律服务市场无可厚非,因为有司法行政部门给他们发证,他们有合法的身份。中国律师网上律师与法律工作者论战时,曾有一位法律工作者嘲笑刚入行的律师,你有那个红本本又怎么样?我一年收入四十万,你恐怕连四万也没有吧!如果这位法律工作者凭自己的能力赚钱,合法地交税,律师对他会满怀尊敬。可事实情况是,一部分法律工作者在抢夺法律服务市场时,很少亮明自己法律工作者的身份,他们在当事人面前自称是律师,当事人也以为他们是律师。不仅普通老百姓这样认为,媒体也这样称呼,起码在《武汉晚报》这样历史悠久的报纸上,经常看到某法律事务所的律师如何收费不办事报道,甚至在法律热线点评中也经常看到某法律事务所律师的点评,有一次我打电话到报社,请他们纠正报道中的错误,那接电话的编辑一脸的惊讶:法律事务所里的人不是律师吗?你有什么根据?好象我是精神病。
法律工作者占有法律服务市场多少份额,至今没有统计数字。除了刑事案子不能办理之外,他们可以承办律师的所有业务。在他们面前,律师没有一点竞争优势。他们的执业成本比律师低、行业管理比律师松、收费比律师灵活、税收更是一笔糊涂帐,难怪很多法律工作者的业务比律师做得好。当事人不会查验律师执业证,他们长期在某一个法院打官司,人缘比律师还好,法官也从不查验他们的执业证,他们很多人自称律师,当事人也称其为律师,他们把一些刚拿执照或没有关系的律师逼得走途无路毫不奇怪。不错,他们有法律服务的资格,但他们不是律师,这个群体数额庞大,如果他们是律师,也不过是“二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