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论“零”

  
  反正不管零什么玩意儿,几乎都可以总结为“零问题”,即问题都在零状态,没什么问题。以零投诉为例,它常见于企事业或服务领域的宣传,如本企业生产产品或本商场销售商品、提供服务无人投诉,曰“零投诉”。如果一年内或者连续保持多少年“零投诉”,可谓万事大吉,是经营和服务成功的表现。再如,某地某时期无人举报违法犯罪案件,曰“零举报”,表征管理严格,治安良好,社区和谐。其他的“零问题”意思大致也不难理解,无需再费口舌多作解释。

  
  看来,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许多单位、行业或系统已将零作为考核指标了。但问题是,零投诉、零举报等零状态固然可以反映出某行业、某领域未见瑕疵之完美状态,可是,从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来看,零状态一时正常,但永久性零状态未必一定正常,不少情况下反而是一种反常状态。将零状态一味视为正常状态,一旦形成一种治理思维,则极其危险。既然零状态作为一种完美状态,作为一种上级指令,或者考核指标,那么,在等级森严的官僚体制下,下级在执行这一严苛目标时,为了保证检查汇报中“平安无事”、“万无一失”,很难说没有任何作弊空隙。于是,为了圆满完成零状态的任务,防止出现“零”的突破,便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手段让零状态人为保持。这样一来,弄虚作假的不正之风即刮起来。有举报、投诉者,自然会出现第一反应:摆平这些举报者、投诉者,以确保汇报工作、宣传成绩时让零状态堂而遑之写入纸面,象牙还真的从狗嘴里吐出来了。欺上瞒下、大忽大悠的不正之风,就是这样形成的。

  
  崇尚零状态的反常风气,危害还不止于此。零状态的治理思维与宣传模式,不仅没有真正消除工作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恰恰有意掩盖了这些问题。掩盖问题、回避瑕疵,祸根在于上级的零指令,目的也是为了确保宣传汇报中的零状态。殊不知,那些被人为遮蔽的问题累积到一定程度,很容易突然爆发,往往一发不可收拾,掩盖真相者将会陷入巨大被动。现实中时有发生的所谓“瞒报”,就是企图掩盖负面事实或肮脏内幕、一味追求零状态假象以逃避责任的反映,但几张脆弱的卫生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

  
  另一方面,零状态的包装式泡沫治理,极易淡化监管功能,包括外部监管和自我监管的角色都有可能懈怠,甚至还会滋生监管行为中的腐败。被监管者为了盲目追求零状态,在被查出问题之后就想方打通监管方,设法逃避处罚,或者与媒体进行不法交易,利用所谓的“封口费”,企图免去曝光带来的困扰与烦恼。如此种种歪门邪道,说到底还是零状态思维逼出来的。按理说,面对零状态的治理目标,监管不仅不应缺位,而且应该加大并从严。可是当零状态堕落为一种纯粹的包装和媚俗的时尚时,监管又容易被零状态的谎言笼络起来,变得疲软无力,全当摆设了。但面对权力和自由,监督一旦失力,滥用以及滥用过程中的腐败就会鱼贯而来,让民众眼花缭乱、应接不暇。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