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执法笔记之二:眺望子午岭

执法笔记之二:眺望子午岭


杨文昭


【全文】
  
  三月十日,小雨。宜安葬,休坟,立碑;忌祭祀、嫁娶、出行。五行冲北。

  
  早晨办公室里,我正在回忆上次执法时那两种值得回味的大众表情,(具体见执法笔记之一:两种表情的围观)以及冯象先生关于中古英语的一些论述的时候,电话突然响了。我微微一笑,知道今天又有得忙活了。

  
  上了车才知道,今天去的目标是盘克,它是宁县东部的一个镇,其主要组成部分乃是在陕甘边界很有名的子午岭的余脉,地理环境复杂,但因为近年来在那里开采出了大型的油田,因此纠纷也日益增多。虽然身处宁县,但这个乡镇我从来没有去过,因为很偏僻,二十多年前父亲在这里工作的时候,据说还是一片破败。两个小时的车程,到了之后却觉得这里有和其它乡镇不太一样的一种感觉,但具体是什么却很难说上来。初春的街道上人烟稀少,没有集市更增添了几分荒凉。肃杀,这是我当时想到的唯一能形容周围气氛的词。

  
  午饭过后,我漫步在这个镇子上一条狭窄的街道中,两旁的商店十家有八家是关着的。很早就知道子午岭是我们的老祖先黄帝的诞生之地,甚至《黄帝内经》也写就于子午岭山区,但如今中华文明已高度发达,并曾有过长时期内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超越的历史,为什么文明的发源地还如此贫穷呢?我想,即使这里的原住民们千百年来的生活方式被历史缓慢推移,但他们的生活理念却很少变更,也就不愿意对自己的人生作另一番开采,而这恰恰与文明的传播轨迹和方式是相悖的,以至于最初文明的重心逐渐被推移到后来开发的地方,人们不断进行着新的开始,而最早开始的那批人却还在画地为牢。正想更深一步思考,我被后面的警车声叫回了现实。

  
  界村,一个很难找到入口,但进入之后却山大沟深的村子,连接着一个山头与另一个山头,每个山头上都有油井,其中有些油井已经属于对面的合水县管辖了。当车刚刚停在村委会门口的时候,天上下起了小雨,因此也更显得阴沉了。我们坐在村支书的炕上了解了情况,大概是村民们因为石油的开采对他们的生活影响很大,而又得不到合理的补偿,因此一有机会就找油田上的事儿,理由当然是多种多样的,我们谈了好长的时间,从生意到收成,从这里的资源开发到国家的政策,渐渐地,屋子里又静了下来。

  
  如果说这时候我脑子里还想的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那些宏篇大论的话,显然就有些不识时务了。上大学那会儿,曾被教导法治的理念和私法的精神,但直到后来我才明白了,那与几代人甚至十几代人、几十代人的命运都是息息相关的,包括我们现在坐在炕上讨论着案子,注视着门外的天低云暗,每个人都不出声,似乎显示出一种绝望。这种绝望,正是现代法治所要对抗的。现代法治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说我们学习法律之后有何改变,最大的改变莫过于在接受现代法治理念的同时,也将自己的事业,以及由这种事业所决定的命运交到了法律的手里,从这种意义上说,我们之所以必须实现法治是被迫而非自愿的,如果我们不这样去做,那么法律人将集体失业,中国大地上不再有法律人这个词语,那时我们又将如何交付自己的命运?更为关键的是,我们的命运不就是这个国家命运的组成部分之一吗?这个国家的法律人既有在法庭上争得面红耳赤的法官与律师,也有像我和同事们这样深入乡村解决实际问题的职业者,而到了乡村,就要坐在炕上说案子、谈收成,这与律师和对方之间谈判、相互辩论、有条件的妥协实质上是一致的。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