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经济危机更需加强反腐和透明法治
阚敬侠
【全文】
何应对经济危机,是今年两会最大的新闻。这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审议政府的4万亿投资计划,做到透明的公共财政;二是要加强反腐败立法,如《官员财产申报法》等。救市是政府的权力和责任,监督则是人民代表的权力和职责,更是民众的权利和责任。由此看来,经济危机或许能够成为2009年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催化剂,或者说是天赐良机。
但是,情况并不令人乐观。在总理记者招待会上,中央电视台记者的提问显示了人们的普遍担忧:政府会否因为忙于救市而延缓改革进程?
这样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例如,4万亿的救市计划已经启动,政府旨在撬动农村消费的家电、汽车下乡活动中,为农民提供的财政补贴却暗自成为销售商的丰厚利润。人们不禁要问:公共财政为什么要补贴这些企业?它们的产品积压,本应降价销售,如今却要由国家补贴农民购买的形式来维持原来的价格。国有航空公司亏损严重,为什么不思降低高管等员工的高工资和票价、机场建设费以降低成本、招徕旅客,却要由国家大笔注资?
再如,反腐败问题是两会网络调查的头号问题,人大代表关于《官员财产申报法》提案也引起高度关注,但是立法机关却一再声称立法的困难和不宜,有关调查表明97%的官员反对制定该法。20年来,这部法律的出台仍然是犹抱琵琶半遮面。而民众和新闻媒体对此多有不满。这个问题,其实最能显示出官员集团与民众的利益对立,也是检验政府公仆廉洁、透明的试金石。
而最高法院和最高检察院的工作报告,却一反常态,出人意料地提出要服务经济大局,对于愈演愈烈的司法腐败,要么绝口不提,要么一带而过。经济管理是政府的事情,经济运作是企业的事情,经济监督是审计署和人大代表的事情,司法机关的本分是严格司法,如何服务经济大局?言下之意,是否是说为了经济大局可以不遵守原来的法律?有些地方已经出台了类似措施。呜呼,司法的后退可以休矣!
很多年来,我们习惯于讲大局、讲中心任务。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都有自己的内政外交中心任务这个大局,这是无疑的。政策和法律要适应这个大局,也是必然的。但是,这并不必然意味着,我们可以不要兼顾其他,可以不要听不同的声音。这方面的教训难道还少吗?科学发展观提出要全面协调、统筹兼顾,要注意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协调发展。现在,无论以什么为中心和大局,都不能牺牲民主和法治,不能不要人民的监督。因为这是维护社会公平和稳定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