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中国证券市场规范的实效分析

  
  与企业海外市场融资规模恰成鲜明对比的是,政府所最为倚重的资本市场筹资功能,目前已经极度弱化。2004年我国A股市场融资严重失衡。[15]

  
  但市场仍在不断下跌。截至2006年3月,中国证券市场告别上证指数曾经的历史高点2245点近5年了,跌幅接近50%[16];证券投资的“财富效应”完全丧失。2001年股市的流通市值为1.7万亿元,目前仅为1.2万亿元。

  
  3.诚信缺失,违法违规横行

  
  虽然监管者一直在监管与发展之间负重前行,但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和上市公司的增多,证券市场违法违规发生频仍。银广厦、东锅等造假案尚且历历在目,又有江苏琼花、托普软件、伊利股份、深大通四家公司被监管层立案调查。而其中江苏琼花更是在上市后不到20天内,便因信息披露违规遭谴责,创下沪深上市公司遭受谴责的最快记录,小企业板块因而陷入诚信危机。2005年新年伊始,在短短四个交易日内,利嘉股份、国光瓷业、丰乐种业、方大,ST数码等五家上市公司即被举“黄牌”,对于ST数码更是警告与罚款并举。2005年1月更是共有7家公司高管被刑事调查,创下历史记录。截至2004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共立案查处案件865件,对451家机构和862名个人进行了行政处罚;移送公安机关案件65个,涉嫌犯罪人员345人[17]。

  
  (三)发展与规范的争论

  
  我国证券市场虽然经历了“无法无天”、“无法有天”、“有法有天”的良性演进,也经历了由政策市向法治市的形式转变,但市场依然困境连连,危机重重,违法违规泛滥,再加上我国证券市场所依存的复杂的背景,这多少让人产生迷惑。人们纷纷讨论问题的原因,追寻窘境的出路。这其中经常见诸报端也最被人们津津乐道的便是“发展与规范”的关系,是先发展后规范还是先规范后发展,抑或其他?

  
  1.发展论与规范论

  
  发展论认为应该先放开管制,等市场发展起来在进行规范;规范论认为首先必须对市场严加规范。对这一争论总结起来就是规范与发展是一对相克的概念,二者似乎是一个悖论。

  
  “发展派”最大的问题是无视市场的不完善性,把现实同理想等同;“规范派”认为现实是不理想的,股市常常失灵,诸如总量非均衡、结构非均衡和外部性等等。问题在于我国股市失灵基于股市制度缺陷和政府干预乏力,使股市陷入新的“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恶性循环。所以,就中国股市实际情况而言,由于市场主体不完善,市场秩序不健全,市场机制不成熟,争论的焦点不在于要先展还是先规范。政府对于股市,其主要工作就是完善市场主体和健全市场秩序,因此既不应沉迷于政策干预,也不应听任事态自流而不干预。

  
  2.发展与规范冲突是个伪命题

  
  其实,最大的问题还不在于此。发展与规范真的冲突吗?其实,最大的问题还不在于此。发展与规范真的冲突吗?人们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他们实质上是在讨论什么?在弄清人们讨论问题的语境之前,问题是无法讨论的。在这里我们对管制、规范与监管的含义进行简短讨论。

  
  管制,作为经济学中的一个经典词汇,其含义也存在分歧。撇开关于管制效果和价值评判等等歧见,撇开管制手段和管制重点的历史变化和国家间的差异,在经济学视野中,管制是政府对企业市场活动的直接干预。其理论基础在于市场的失灵。显然,市场失灵的说法是以市场“有灵”为假说和前提的,否则,失灵就无从谈起;换言之,市场失灵,进而管制,是在“看不见的手”范式的语境中的一种叙述,它是以完全市场为参照的。[18]而在现代经济学中,管制也不是没有限度的,一般而言,管制仅仅限定在市场失灵且管制能够起到积极作用的领域内。管制失度(无论过宽或过严),都会给市场带来消极影响。

  
  同时我们发现,人们在讨论“规范与发展”的时候大多时候同时要提“一管就死,一放就乱”,这也是所谓的“规范与发展”冲突的表现。至此,我们才明白,人们经常讨论的“规范与发展”问题实际上是说“管制与发展”的问题,管制失度会影响发展,即“一管就死,一放就乱”。

  
  那么规范呢?简单地说,规范就是市场规则,这个规范是应该是市场规律的反映。市场参与者行为必须遵守市场规范,监管者也必须遵守规范,这也是其对市场进行监管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市场的发展,促进市场参与者包括上市公司、投资者以及中介结构的多方发展。而监管,是在规范基础之上进行的。没有规范的监管,其后果只能是政策市的形成,只能是“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监管是对市场参与者遵守规范的监管,而其本身也要受规范约束。


第 [1] [2] [3] [4] [5] [6] [7] [8] [9] 页 共[10]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