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对社会公正和社会和谐构成严重挑战。经过多年的改革开放,市场经济给我国带来巨大的国民财富的同时,其市场的弊端或者“坏”的市场经济成分也愈加明显。一些改革的设计者、理论支持者、对改革翘首期待的广大民众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出现了:政府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个人权力商品化(中纪委总结的“权力三化”)。国有资产的流失、城市拆迁中的官商勾结、农村土地征用中的政府与市场错位等等问题的背后都可以看到这三种权力的异化现象。这种权力异化危害巨大,它不仅阻碍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严重毁损了政府形象,在政府与民众之间制造矛盾并不断激化这种矛盾,破坏了竞争机制、社会收入分配机制和公平机制,埋下了无穷的隐患。社会各阶层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然而大部分的垄断利润并未收归国有而是转化为部门和企业利益,最终加剧了社会收入分配不公,破坏了社会的和谐。
部门利益膨胀原因分析
部门利益不断膨胀,根本原因无他,权力的属性使然。“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阿克顿)。孟德斯鸠也曾说过,行使权力的人总是会行使到法律的边界为止。我们总是对于权力保持良好的预期和渴望,以为掌权者一定会奉公执法、一心为民。事实上,我们不能对权力抱有一丝一毫的幻想,特别是在制度的设计和规范的建构上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权力的腐化性、自私自利性。
市场化的改革是部门利益膨胀的背景,但不是原因,这一点必须明确,否则容易出现以此为借口否定改革、反对改革的思潮。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是对的,关键是制度的配套措施必须跟进,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价值和原则,必须对政府权力进行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衍生出了诸多前人从未遇到的难题,一些正常的权力运作过程也出现了诡异的变种:市场与权力、权力与利益等等紧密的纠缠在一块,形成了利益结盟与失衡的困居。部门利益膨胀化的问题实际上计划经济时代也存在,但是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由于利益问题被正当化、被凸显,政府的职能不再是原先单一的、整体的国家利益下通过计划进行利益分配和平衡,而是由于市场机制的确立和竞争逻辑的生成,利益开始不断分化并相互博弈,政府部门在市场化的改革中也开始有了自己的利益追求和扩权欲望,部门之间甚至开始争权夺利。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部门本位主义不断增强,与所管辖的企事业单位结成了利益联盟。政府部门就成为了事实上的市场主体,在市场经济中不断的运用手中的公共权力换取经济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