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当代英雄?
司马当
【全文】
小时候,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的英雄形象,他们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行动的楷模。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可随着年龄的增长,供我们学习的英雄形象却越来越少了。后来在黑格尔的《法哲学》中读到“国家一旦建立,就不再可能有英雄存在,英雄只出现在未开化状态”,这才有点儿明白。
希罗多德在他的《历史》中也说:“你已经看到,神怎样用雷霆打击那些比一般动物高大的动物……而且你还会看到,他的雷箭怎样总是投掷到最高的建筑物和树木上去,因为不容许过分高大的东西存在,这乃是天上的旨意……原来神除了他自己之外,是不容许任何人妄自尊大的”。
其实,我们过去的英雄概念总是局限在一个人在决定生死存亡的瞬间,作出牺牲个体利益去保全大局利益的仗义之举上,这样一来,我们的英雄便都成了死亡者。似乎只有用个体的生命去捍卫某种在当时看来神圣的东西才能够称得上英雄。
在和平年代,没有了战争,不需要英雄们持着冲锋枪冲在第一线了。决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生死存亡的瞬间不多见了,所以我们的“英雄”也就稀缺了。当然,也有见义勇为的英雄,比如跳进河里救人的好人,还有那些在地震中为了救学生而牺牲自己的老师。然而,后来我们又发现,昨天刚刚偷了人家钱包的小偷,今天却也跳到河里救人,他算不算英雄?正在劳改的囚犯在监狱里也会做出舍已为人的义举,他是不是也值得我们学习?英雄的概念受到了空前的挑战。
我以为当前也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只是我们都没能正确地去认识“英雄”,不知究竟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当代英雄。正象当年秋谨为了“革命”而被杀害,许多人还不知道她就是英雄一样。
林昭、张志新、李九莲……她们死了几十年之后,我们才知道她们是英雄。而在当时,谁又不说他们是“反革命”呢?
民国时期,蒋介石慕梁漱溟其名,命人转告:“请梁先生来武汉,我想见他。”梁却不屑一顾:“我与蒋没什么相干,见他干什么?不去!”新中国成立后,在众口一辞会场里大胆提出对政事的不同看法,引来毛泽东批评,梁公开反驳:“我根本没有反对总路线,主席却诬我反对总路线,今天我要看一看毛主席有无雅量收回他的话。”他不仅负责地行使自己公民权利,同时还在举国“万岁”声中,不畏时忌地表达不赞同对毛泽东过分颂扬的意见。
历次政治运动中,梁漱溟备受折磨,其硬骨却是丝毫未软。1973年全国“批林批孔”,“最后之儒家”梁漱溟在人人揭批“孔老二”的热潮中一言不发。逼他表态,则答曰:“批林,可以;批孔,不可。”遭到狂轰猛批后,依然铿锵有声:“三军可夺帅也,而匹夫不可夺志!”被批判斗争一年之久也不低头。“文革”动乱结束后,他拒不参加曾丢弃原有学术立场著文批孔的某哲学家寿宴之请,让人带回硬梆梆回话。93岁高龄应邀授课,仍是站着讲,不落座,在校方再三恳请下,梁老先生朗声背诵梁启超名言:“学者就应该死在讲台上!”令全场学子动容,掌声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