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晨八时,蒋介石约毛泽东共进早餐。餐后,二人再次对谈。除重复前几次谈话要旨外,蒋介石用非常坚决的口吻向毛泽东强调,“所谓解放区问题,政府决不能再有所迁就,否则不能成为国家。”毛泽东则答以此事留待周恩来与王若飞在重庆继续商谈。通过抗日战争,中共已经在全国建立了十九个解放区,拥有一亿多人口。蒋介石无论如何不能容忍这么大一块土地、这么多人口处于中共统治之下。
九时半,毛泽东由张治中陪同,乘车到九龙坡机场。陈诚代表蒋介石到机场送行,重庆各界和八路军办事处以及《新华日报》工作人员到机场送行的共约五百余人。毛泽东发表了简短谈话:“中国问题是可以乐观的,困难是有的,但是可以克服的。”
毛泽东离开延安前,对到重庆后可能的危险作了最充分的估计。他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准备坐班房”,“如果是软禁,那倒不怕,正是要在那里办点事。”但是,他估计,“国际压力是不利于蒋的独裁的,所以重庆可以去,必须去”,“由于有我们的力量,全国的人心,蒋介石自己的困难,外国的干预四个条件,这次去是可以解决一些问题的。”历史证明,毛泽东的分析是正确的。毛泽东告辞离去后,蒋介石独自在林园中逛了一圈,心里想的是:“共党不可与同群也。”他似乎已经忘记,10月9日,他还和毛泽东谈过:“国共非彻底合作不可。”12日,蒋介石回想他和毛泽东在重庆的多次接触,觉得共产党的这位领袖不好对付。日记云:“共毛态度鬼怪,阴阳叵测,硬软不定,绵里藏针。”对于中国的未来,他有“荆棘丛生”的感觉,不过,他仍然充满自信,相信在今后的较量中,他可以战胜毛泽东。其《反省录》云:“断定其人决无成事之可能,而亦不足妨碍我统一之事业,任其变动,终不能跳出此掌一握之中。仍以政治方法制之,使之不得不就范也。政治致曲,不能专恃简直耳!”蒋介石一生做过许多错误判断,但是,其中最大的误判可能就是上述判断。历史证明,蒋介石的“一握”并没有能控制毛泽东,相反,倒是毛泽东跳身出来,让中国在三四年的时间内天翻地覆,并且将他赶到了海峡彼岸。
众所周知,重庆谈判最终以失败而告终。从表面上看,这似乎是毛泽东与蒋介石他们两个人之间的恩怨,但实质上是两个利益集团之争,他们当时分别代表着正义与非正义。后来,共产党在全国人民的支持下,将国民党赶到了台湾。三年的解放战争让多少生命消失,又给中国的经济带来多么严重的损失是不言而喻的。如果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如果当时的国共两党能够真诚“合作”,那么今天的中国又会是一种什么样子呢?
几年前,有一个故事让不少人为之动容。说是1974年,南越出兵侵占我国的西沙群岛,1月19日,中央军委急调东海舰队的4艘军舰赴西沙作战,由于台湾海峡长期被台湾的国民党军队控制,以往解放军舰艇来往于东海与南海之间,都要绕道台湾东南的公海,以避免发生磨擦和冲突。此次因军情紧迫,解放军军舰奉命直接从台湾海峡通过,国民党守军发现后向上级请示,蒋介石居然以“西沙战事紧”为由,没有下令开炮。台湾守军还打开探照灯为解放军舰队送行。后来又有人说这只是一个编造的美丽的传说,并不真实。可这个美丽的传说之所以得到流行,并令许多人动容,不能不说它代表着一种民意,毕竟同是中华民族,毕竟血浓于水。从历史上看,无论中国人怎样“窝里斗”,而一旦发生外来入侵,大家立刻就能息火,转而一致对外。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