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史上最牛关公”我来做

“史上最牛关公”我来做


李绍章


【全文】
  土生阿耿教育夜话系列网文:
  “史上最牛关公”我来做
  上海政法学院2007—2008学年春季学期期末考试中,我所担任的“民法学总论”科目教学班级,118人参加考试,不及格者99人,创造了个人教学历史上不及格人数的新记录。这让我感到十分震惊,也非常痛心!震惊的是及格率低得出奇,及格者寥寥无几;痛心的是对自己教学质量顿时丧失了信心,作为由学院教学督导、同行专家和学生共同评选出来的首届“课堂教学示范岗”5名获得者之一,我为有这样差劲的教学成绩而感到十分愧疚!为选课学生在我的科目中没能获得期望的分数表示歉意!甚至决定这两年要退出教学岗位、离开教师职业。更有意思的是,此前学生眼里的“关公”从来没有我,这次我却榜上有名,鼎鼎的。
  一
  初到高校工作,总能不时听到一种叫做“关公”的说法,言称某某老师是出了名的“关公”,千万别选这人的课。一开始,我还以为学生稿错了,误将“公关”说成了“关公”,意思是有些老师在校外的“公关”活动多,无暇顾及校内的课堂,选这些人的课无疑是一种知识上的损失。当时我还天真地以为,法学学子这种带有书生气、正义感和责任意识的想法,实在难能可贵。甚至我还窃喜,自己也曾写过一篇题为《大学教授,我为什么要痛骂你?》的文章,专门对那些“公关”活动过多而忽视了课堂教学与科学研究的教授,淋漓尽致地暴批一顿。
  后来啊后来,我才羞愧地发觉不是学生搞错了,是我自己的理解出了问题。学生眼里的“关公”就是“关公”,不是“公关”,而是用来讽刺给学生不及格分数的老师的。学生某科考试不及格,不是说自己“没过”,而是说被老师“关”了,名曰“挂科”。于是,凡是“关”学生的老师,也就有了“关公”之美誉。如果“关”的频率较大、人数较多,还可能入选什么“四大关公”、“五大关公”、“最大关公”或者“关公排行榜”之列,准保这些“关公”至少名声在内,“关”的厉害一些的,则肯定会确保名声在外。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关公”竟是一个专有名词。不借助特定语境,是难以作出准确理解的。
  在“关公”一词的解释上,我之所以笨拙到连犯两次错误的可怜地步,并非缘于我装聋作哑,而是我确实知识浅陋,此前压根就没有听说过将“关公”用于那些将学生“关”在及格线之外的老师身上的。小学时,当别人考满分时,我也会有不及格的时候,反之亦然;中学时,酷爱文科的我,数理化科目,除了毕业会考过关之外,平时就从没及格过。甚至,我几次高考也有语文、数学、历史等多门科目被“挂”过或者“关”过。我还算幸运的,毕竟考上了大学,那些高考落榜的绝大多数同窗学友,几乎门门被“关”、科科被“挂”;大学时,尽管我身处良好的教育环境,师资力量强大,教风正、学风浓,但每学期期末考试也会有不及格的同学,我本人也有过“挂科”记录;即便在攻读研究生时,我也有一门课目被“关”,成为所攻读院校研教史上十分罕见的专业课不及格者。
  然而啊然而,纵观上述不及格的发展简史,我及我身边的同学从没有给哪个老师封一个“关公”的外号。面对某门课程不及格,只能老实承认自己学力不足,复习火候不到位,顶多自认运气不佳。见了“关”我们的老师,也尊敬如故、爱戴依旧。所以,在我的求学史上,从未接触过“关公”一说。于是,一到新的高校工作岗位上,听到校园里流传“关公”之语,也就自然觉得纳闷了。
  其实啊其实,如果不身临其境,还真不知道“关公”的特指涵义,对此纳闷的绝不只我一个。记得有次聚会,和非在高校工作的朋友说起我的一个同事,我透露其人是学生眼中有名的“关公”,此君好奇地问“关公”是何物,害我也费心解释一番,成功地填补了友人对“关公”另外一层涵义理解上的知识空白。这位朋友乃一高学历人才,自从拿到小学学历之后,就一路狂奔,直到博士学位到手之后,还不甘心,又去做了博士后研究。但一路走来,或许书真读多了,竟然也如我一样,对“关公”一词在高校校园里的市场占有率毫无所知。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