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协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定位与职能
李冰强
【全文】
产业结构变动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传统的经济理论一直强调政府的核心与主导作用。但公共选择理论认为,采用政府产业政策来解决产业结构问题,需要考虑几个问题:(1)政府有没有足够的愿望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产业政策?(2)政府有没有能力制定和实施合理的产业政策?(3)用产业政策解决结构问题是不是比市场解决问题的成本更低?[1]即在产业结构调整中也会存在某种程度的“政府失灵”问题。与此同时,随着全球性的社团革命的兴起,包括行业协会[2]在内的为数众多的第三部门日益成为国际舞台上一股不可小视的力量,在全球性经济事务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我国,随着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和政府职能转变步伐的不断推进,行业协会因其所具有的独特属性与功能,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作用的空间越来越大。但在目前,对行业协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定位与职能尚不够明确,因此,进一步推动行业协会的发展,合理界定行业协会在产业结构中的定位以及如何规范其职能,是本文研究的核心与重点。
一、行业协会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作用的理论基础
(一)可以有效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政府失灵”问题
产业结构调整是政府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的手段之一,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中央政府习惯通过地方政府实施调控或对大企业实施调控,但是,由于市场化改革取向所赋予地方和企业的独立利益和自主权决定了这种传导机制梗阻的必然性。在实践中总会遇到各地方政府和企业设置的层层阻力与障碍,收效不大。这是利益互相冲突的各地方政府在个体理性下相互博弈的必然结果。在中国现行转轨期的体制下,每个地方政府在不知道其他地方会采取什么策略的条件下必然采取自利行为而不按要求进行调整、布局,这是其他地方不论采取什么发展模式的情况下本地区所能采取的最佳选择策略。各地在个体理性思维的指导下,各行其是,导致产业结构失衡呈现刚性。常见的现象便是:一哄而上,或重复建设,或忽略有前途的业态,其结果是:一方面,某业态发展饱和,业内互相倾轧,大家日子都难过;另一方面有前途的业态被忽略。形成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政府失灵”问题。导致“政府失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政府对行业协会的定位不准确以及行业协会的职能弱化是重要因素。笔者认为,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功能与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有效解决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政府失灵”问题,这是因为,行业协会的属性与职能决定了它可以也应当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扮演重要角色,发挥着政府与企业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一,成熟的行业协会是开放、统一的同行业企业的协会组织,其影响是全国性、全行业性的,信息也能在全国同行业企业中互相交流,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破地方政府为了自己的利益而实施相互封锁策略信息的行为。其二,不同地方生产的产品或经营的业态间具有很强的替代性,为扩大市场份额,增加本地利润,各地往往等别的地方调整而自己获利,每个地方都采取不合作态度。而在不同的行业协会之间则不存在这种利益冲突。不同行业或业态提供的产品的替代性弱而互补性强,不同行业或业态之间有更多的有利条件产生合作。[3]行业协会的这些属性与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弥补政府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缺陷与不足,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