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性是自然法之母
格劳秀斯说:“因为自然法之母就是人性,社会交往的感情就产生于此,并非由于其他缘故,遵守契约即为民法之母,而自然法又是从契约的约束力所生,因此可以说自然法是民法之母。但是,自然法是依靠功利加强的,因为造物主的意志务使人脆弱多欲,非合群不足以图安乐,所以法律的制定无不是由于功利的缘故。意志缔结同盟以合群,订立契约以定份,其始都是根据功利的缘故。因此,负责立法者,对于被统治者的利益不可不注意。” 这实际上和管仲的“好利恶害”的功利主义的人性观基本内容是一样的。从此也可以说明一个观点,即自然法思想不仅是西方法文明的特有精神产品。
(二)利己主义
虽然在西方自然法思想中利己主义思想并不是完全被肯定的,但是这种天性在西方社会的价值观中却是被普遍接受的。因为,合法合理的利己主义是自然法的伟大精神,正是由于这种利己主义的产生,才需要利他主义的精神出现,二者难道是可以决然分离的吗?
1、保存自己是自然权利。
爱尔维修说,自爱,或者对自己的爱,无非是自然铭刻在我们心里的感这种感情按照股东人的各种爱好和欲望,可以在每一个人身上转化为罪过,或者转化但自爱的基本倾向则是趋乐避苦,保存自己,其实质是利己主义。人的感受性和自爱本性是自然赋予的,因而感受事物,保存自己便是自然权利。抛弃这一自然权利,人将不成其为人。而人人都要实现这一自然权利,特别是人们都要争获同样的对象时,就必然会引起纷争。人类曾经长期处于这种纷争状态,这就是自然状态或人类的初始阶段。
2、利己主义是人的天性。
赫尔岑认为,利己主义和社会交往是人类的天性。他说:“……利己主义和社会交往——既非美德,也非缺陷——它是人类生活的基本自发力;没有它,百年没有历史,没有发展”。但是,这种利己主义不能没有限制,如果没有发展的、有文化的、有思想的人的合理的利己主义,没有具有独立感和自尊感的个性,那么,“纯粹的”利己主义就会使人脱离集体而与人道主义对立,从而把人类降低到动物的水平。人作为社会生活的个体,是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谋求个人和社会之间和谐的,国家的产生就是由于自愿协议而产生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盟。
(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霍布斯认为,造成人们互相争斗的原因主要有三种,即竞争、猜疑和荣誉。人的这三种品性是和人类的“自然状态”相一致的,从而提出了“自然状态”是“一切人反对一切人”的战争状态的著名论点。在这种状态下,没有任何生产上的进步,还会产生另一种恶果,这就是不存在是和非、公正不公正的观念,暴力和欺诈成为主要的美德。同时,没有财产,没有统治权,没有“你的”和“我的”之分。毫无疑问,这一状况对人类来说是恶劣的。霍布斯认为,对死亡的恐惧,对舒适生活的欲望,以及人们的理性,使人类有可能摆脱这种状态。这些能使人类竭力走出自然状态的条件,总称为自然律(即自然法)。
按照霍布斯德观点,自然法是建立在理性至上的普遍法则,用来禁止人们毁灭自身或放弃保存生命的手段,并且用来教人认为保存生命最好的行为。自然法不是保护自然状态中每个人基于本性与本能的自然权利,而是限制这些权利,以便来维护和平与秩序。他把自然法的所有内容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自然法的总的原则。他断定,自然法的原则和内容是能够被人遵守的,而且自然法永恒不变。因为自然法的根本原则和目的是“寻求和平”,而和平是满足自己欲望所必需的,是不可改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