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高福利
垄断行业职工还享受着高福利。如民航普通职工每年可以享受两张或以上的免费飞机票;铁路职工免费坐火车还可以享受卧铺待遇;电力系统职工每年可享受几十到几百度不等的免费“福利电”;电信职工可低价或免费装电话、打电话;各大银行普遍把自行开发的商品房低价向内部职工出售,房贷享受利息全免或低息的福利。在部分垄断行业,职工工资外收入甚至超过工资收入。如广州市电力集团公司一名普通职工月工资不到6000元,但加上奖金、住房公积金及各种补贴后,其年薪可达15万元,相当于全国职工年均工资的10倍。 [2]
(三)高增长
垄断行业高收入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便是高增长,近年来垄断行业与非垄断行业职工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统计数据显示“,十五”期间电力、煤气、供水、铁路、通信等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年增长率高于“九五”期间平均增长率3-5个百分点;金融和保险业的职工平均工资增长率在20%左右、较“九五”期间提高了7个百分点。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之比由“九五”末期的2.6攀升到目前的3.0以上。仍以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与农林牧渔业为例,这两个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绝对差额由1978年的380元,上升到1998年的5950元,到2004年高达14194元,为1978年的37.4倍。
二、垄断行业过高收入的负面影响
(一)加剧了收入分配不公,威胁社会的和谐。目前,整体反映居民收入差别的基尼系数在我国不断提高,世界银行1997年发布的一份题为《共享不断提高的收入》的报告中指出:“中国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反映居民收入差距的基尼系数是0.28,到1995年是0.38,到90年代末为0.458,而在2004年接近了0.47。” [3]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表明,1998年,中国居民中20%对高收入户与20%最低收入户的收入相差8倍。近年来,很多城市的垄断行业不同幅度地提高了水、电、煤气、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提价的主要理由是价格过低,企业经营困难甚至亏损。但事实上,这些垄断行业员工享受着比其他行业高得多的工资和福利。居民生活必需品频繁涨价加重了居民生活负担,恶化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状况。这也严重的威胁着社会的稳定。西方学者伊尔伯格认为“:中国目前已经大步进入了一个剧烈的社会变动期,社会各利益集团之间的对抗已经有了逐渐激化的迹象……某些阶层或群体的获利是以另一些阶层的利益被损害为基础的。 [4]
(二)影响了资源合理配置,抑制社会发展动力。垄断行业工资悬殊状况如果维持过长,很有可能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动力。哈佛大学经济系教授安德瑞·史莱弗专门研究过这一问题。他认为,人才的流动是沿着工资的方向往上走的。一旦某些行业出现高工资的时候,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就会向这些行业移动。很显然,如果这些高工资的行业配置给那些富有创新潜力的高科技行业,那么高素质的人才流向这些行业之后就会大大增强这些行业的发展,形成一个创新性很强的社会结构。但是,如果将这些高工资的行业配置给垄断行业呢?情况又会如何?史莱弗教授认为,这也就形成一个典型的寻租性社会,人人都想挤入到这些垄断行业中去。社会的大部分精英都配置在服务性的公共部门或者各种垄断行业。这些精英既有创造出经济奇迹的能力,同样也有摧毁经济的能力,而且他们的摧毁能力要比一般人更加强。因此,腐败、贫穷、贫富差距继续拉大等等都是人才倒挂社会结构的常态。令人担心的是,如果任垄断行业高工资发展下去,会不会将转型的中国引向这一倒挂的社会结构,扼杀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从而使得我们的改革事业前功尽弃呢?
(三)垄断行业工资过高,损害了全民利益。电力、电信、金融等垄断行业都是国有企业,他们所获得的利润,应该归国家所有,并且由国家在全民范围内合理地进行分配,包括用于对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事业的投入以及扶助贫困人口等。但垄断行业员工过高的工资,实际上挤占了国家也就是全民应得的份额,在客观上构成了对全民利益的无理剥夺。垄断的黑手甚至直接伸向国库,如中石化2005年赚取了509亿的巨额营业利润,却还从国库索要了100亿元的补贴。从世界各国政府分享石油资源总收益(包括矿区使用费、利润油分成和税收)的情况看,发达国家(如美国)约为60%~70%,发展中国家约为75%~85%,个别国家高达90%,而在我国,据中石油2005年财务报表披露,政府所得只占40%,据中石化2005年财务报表披露,这一比例也仅为54%。这就是说,仅两公司一年挤占的国库收入就超过1000亿元。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