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你自己的鲜明个性,这可能是最可宝贵的。
左 明
08.2.4.
SHGY:
你好!
我的《革中国教育之命》一文,本身根本就没有什么深奥之处。其内容容易理解,但实现其内容却很不容易。思维产品是由思维力来创造的,将理论付诸实现,则要靠执行力。思维力来自于个体的头脑,而执行力却是可以外化的物理力量,除非内心认同,否则就是强迫力。伟大的思想家,只需专注于思维贡献即可,至于执行,交给别人去完成吧。
关于“鼓励教育”。古人云:话不投机半句多。一定程度的志同道合是我们保持交流的前提。相对于你和你的同学而言,我从来没有把自己看成是“教育者”,最多就是一个“展示者”。
关于“批判性思维”。我想我无须“自卖自夸”,在我的作品中,几乎每一个字都是射向有明确目标的子弹,怀疑、质疑、否定就是我的代名词,这就是——左氏风格。
“缺乏深刻性,缺乏准确性,缺乏具体历史性”,怎么就成了你“独享的”思维缺陷了呢,这些分明是全人类的通病嘛!只是程度不同罢了。任何一个形容词所表达的都是一种比较状态,缺少了参照系,又有谁敢说自己——深刻、准确、具体呢?好在,人生还长,充满变数。棋还没有下完,不能轻言结局。
在鲁迅先生的作品里,我看到了(更精确的表述为:感受到了)思维的快感、表达的快感,神情气爽、荡气回肠。试问:这世间又有什么饕餮盛宴能与之匹敌呢?金钱、权力所能转化的物质财富顷刻间黯然失色。人之所以为人:无他,唯复杂的思维尔。思维既是手段,更是目的本身。
投拜名师,善哉!这是完全必要的,但那又隔了一层。真正的学习的对象,还不是名家名篇,而应是:所有的客观世界和所有的主观世界(当然可以也应该有所侧重)!目之所及——皆可学。
关于李敖。无疑是一位杰出人物。他的风采在凤凰卫视和他的作品中早已领略。李敖的特色——以史见长,见解独到、言词犀利。同样,杰出也是可以比较的。现在不是流行排行榜嘛,每个人心中对某一领域均可以有自己的排行榜单。李敖在我的心中当名列前茅。
“不使人睡觉的课堂”,恐怕不够准确,那分明是有别于课堂的讲堂。李敖尚且知道自己与连战相比处于明显的不利地位——“脸儿熟”更不容易出彩儿。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课,内容多局限于成型的理论体系,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打下良好的学术根基,练就过硬的基本功。练功是枯燥乏味的,而打一趟拳脚却可以赢得满堂喝彩。这可能就是讲课与讲演的关系。
从别人身上能够学到什么属于别人的长处,很可能是一个——假命题!每个人都是鲜活的,独立的,个性的,甚至是不可复制的。我们所能做到的就是:发现什么(别人的优点),认同之后,去深层的发掘自己在同一质素上的潜能。成功与否,已经转化为:不是学不学,而是能不能的问题。
左 明
08.2.14.
SHGY:
你好!
很高兴看到你有如此强烈的好奇心!没有了好奇心,所有的有生命力的思维活动也就停止了!
“甚是了得”,那要看和谁去比,我所设定的参照物是:一般的法学教授(自然也包括副教授)。朱苏力、贺卫方之类,肯定不在此列。你真实的了解一般的法学教授的学术水平吗?我可以以人格来担保,某些教授的所谓的学术著作完全、彻底是由在校本科生(注意:不是研究生)来完成的,这是有生活原型作支撑的。因此,超过这样的教授,其水平未必就有多高。实在是某些教授的水平太低了,而不一定是一些青年人的水平太高了。
切记:千万不要把头衔看得太重了!在做出判断之前,一定要看真货——作品!
好的作品还是有一些的,但限于专业和兴趣,大可不必一一拜读。就是世界名著,也要有所挑选。
多经历一些,许多神奇就不再是神奇了!
如果我说你也具备“一般的法学教授”的水平(你的作品我是拜读过的),希望没有把你给吓着,更不要误以为我在和你开玩笑。别不好意思,你有一万个理由,必须超越“一般的法学教授”!
不是我在恭维你,这是你应该做的。
左 明
2008.3.1.
SHGY:
你好!
“一切均灰飞烟灭了”,不!除了一次人生体验之外,一切都还在!此时,你也许约略感受到经历的价值,有时很难用钞票来计算。明白了为什么很多的用人单位喜欢有经验之人。
后悔,是没有吸取经验教训的代名词。失败,是成功积累的代名词。不要后悔,没有失败。
实在抱歉,我对“国学”没有系统的研究,因此在这方面没有发言权。
在此前,甚至在你毕业之际,我就在思考:你将向何处去?这也是我现在最关心的问题。我绝对无意“计划”你的人生,只是由衷的期望:天生你才必有用!如果我能够对你的发展产生些许助力的话,更是欣喜之至!
我不敢——好为人师,但愿能——成人之美。如果你需要的话。
当然,就共同关心的话题展开交流,让大脑适时、适度的作一些“有氧运动”,更是人生至高的境界。
真为你高兴,精神世界“贵族俱乐部”的成员!你的确——很高贵!!
左 明
2008.3.22.
SHGY:
你好!
我并没有安慰你,因为你根本就没有受到伤害,没有遇到真正的困难和挫折。这样的“混蛋考试”,不中也罢。
主观而言:是制度“病了”,是我们周围的大多数人“病了”。客观而言:是我们与这个世界上的多数人对于这个世界的理解不尽一致。这就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
对于多数人(包括我在内)而言,人生的方向是逐渐清晰的,是在不断探索和试错过程中发现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