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公共安全越来越受到高度关注。而城市系统的复杂性,也使灾害事件的后果更趋严重,综合风险的与日俱增进一步凸显了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性。城市安全运行是整个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基础,年初的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刚刚发生的汶川大地震灾害都为城市运行与危机管理敲响了警钟。
所以,要建立可靠的抵抗地震灾害的公共安全体系。
第一,城市规划、建筑物规划、管网设置,应考虑防震需要。城市规划、建筑物规划和管网设置应考虑防震需要,应设置必要的人员疏散场地。
第二,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全民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灾害的自救互救能力。在公众的危机教育、公众的自救和互救教育及自救互救能力方面,我们国家是比较欠缺的。所以,在做好地震防灾及应急管理的规划和预案的同时,要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应急预案,增加全民的危机意识、社会责任意识,还要进行一定的防震演习、救助方法教育。
第三,以科技为支撑,构建应对灾害,保障公共安全的预测、评估、决策和调度体系。地震发生后,科技专家利用卫星遥感、遥测等先进技术手段,为科学研判灾情提供支撑,同时开展了对次生灾害的预测预防工作。因此,汶川大地震给我们的启示之一就是加强科技支撑。
目前我国应急反应能力虽然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城市应急管理及安全保证尚处在起步阶段,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差距,这就需要我们依靠科技的强有力支撑。
国家标准委正在构建公共突发事件和公共安全的技术标准体系,我们应该以此安全科技体系为平台,进行城市综合防灾的关键科学问题的研究。
这方面的基础研究应包括:多尺度灾害事故发生发展与演化的模拟预测和实验技术;研究区域灾害事故发展的大尺度动态模拟实验与数值计算技术;应急过程复杂地形及建筑环境下灾害预测快速计算分析方法;突发灾害事故下的人员避难与疏散模拟技术研究;人群疏散模拟实验技术;应急人员疏散的组织策略与技术;基于应急过程的多灾种耦合的风险评估方法与技术;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的工程化算法实现。
为最大限度保障公共安全,必须构建应对灾害发生的各环节公共安全保障体系,努力实现灾前的检测与预报,灾后的正确决策,救援的最佳调度。为此,应作好如下技术和理论研究:
1、灾害前的检测与预报
研究发展嵌入GPS的多重模式和快速布置的应急监测传感与定位技术。进行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监测技术研究:研究基础设施保护监控系统,对分散或集中的关键基础设施的长期潜在危害或突发破坏进行监测和探测;发展探测地下设备里未爆爆炸物及危险材料的技术;进行基础运输领域的安全和监管技术研究。开发公共安全危险源和灾害事故的监测探测传感与精确定位技术。
2、灾害发生后的决策
(1)决策指挥平台安全保障技术。研究应急系统的防灾安全构建和设计技术;应急系统的数据存储安全与远程备份技术;应急系统的信息流传输安全保障技术;应急系统的数据恢复与重建技术;应急平台的入侵防范技术。建立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防灾决策理论。研究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城市防灾减灾信息集成管理系统的框架体系,城市防灾信息管理系统的规范化标准体系,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防灾决策理论,城市防灾管理系统的优化、更新、扩展体系,城市防灾管理系统的灾害应急应用。
(2)紧急救援的最佳调度理论。研究城市系统在单灾种作用下紧急救援的多种调度方案和最佳调度理论、在多灾种联合作用下紧急救援的多种调度方案及最佳调度理论、灾害袭击条件下抢救人员生命的紧急救援调度系统、灾害袭击条件下重大危险源灾害控制紧急救援调度方案、城市交通系统紧急救援的最佳调度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