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视域融合的法哲学的现实分析

  
【注释】作者简介:贾敬华,南京大学法学院讲师。

考夫曼.后现代法哲学:告别演说.朱健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0.
阿图尔·考夫曼.正义理论.刘幸义译.中兴法学,1988,(1).
凯尔森.法与国家的一般理论.沈宗灵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
Hans Kelsen.Pure Theory of Law.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67.
韦恩·莫里森.法理学——从古希腊到后现代.李桂林,李清伟,侯健,郑云瑞译.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Hans Kelsen.Essays in Legal and Moral Philosophy.Boston:D.Reidel Pubishing Company,1973.
陈晖.权利主体的建构与解构——走向后现代的法哲学主体观.兰州学刊,2004,(5).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下卷.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上卷.洪汉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
考夫曼等.当代法哲学和法律理论导论.郑永流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谢晖.法律的意义追问——诠释学视野中的法哲学.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
R.L.Johannesen.The Emerging Concept of Communication as Dialogue.Quarterly Journal of Speech 57,1971,(12).
哈贝马斯.法的合法性——《事实与规则》要义.许章润译.郑永流.法哲学与法社会学论丛:第三卷.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哈贝马斯.在事实与规范之间.童世骏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3.
王海明.公正平等人道——社会治理的道德原则体系.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贝尔特.二十世纪的社会理论.霍铁鹏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
伯尔曼.法律与革命——西方法律传统的形成.贺卫方,高鸿钧,张志铭,夏勇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
伯尔曼.法律与宗教.梁治平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Miltion Handler.The Supreme Court and the Anti-trust Laws:A Critic’s Viewpoint.Georgia Law Review,1967;(1).
诺内特,塞尔兹尼克.转变中的法律与社会:迈向回应型法.张志铭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4.
郑永流.出释入造.法学研究,2002,(3).
罗杰·科特威尔.法律社会学导论.潘大松,刘丽君,林燕萍,刘海善译.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


第 [1] [2] [3] [4] [5] [6] [7] [8] 页 共[9]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