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上市融资的门槛应当低于贷款融资的门槛? 公司上市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融资,一个公司能够上市融资而绕开银行贷款融资,说明这个公司的经营质量和发展潜力对所有社会公众而言具有一定的公信力的价值担保,是公信价值担保对公司资产担保的一种置换,后者比前者有着更高的社会信誉度和可靠性。破产公司+破产公司+亏损公司在现实中向银行融资的可行性有多高呢?“商业银行以效益性、安全性、流动性为经营原则,对于银行贷款的前提,是借款企业的产品必须有市场、有效益,企业守信誉,能按期还本付息。就贷款原则而言,为了保证资金的安全,银行对亏损企业一般不能发放贷款。”太平洋证券不仅组成时自身资产不良,上市三个月便出现亏损,这样的公司从银行融资的可行性很低,除非其能够提供足够的600亿的担保和抵押。对于这样一个从银行融资都有困难的公司,他又凭什么在资本市场上,在没有任何实际财产做担保和抵押的情形下,堂而皇之地向公众进行融资呢?难道上市融资的门槛应当低于贷款融资的门槛?
如果仅考察太平洋证券的公司资产是否不良和它的价值公信力是否可靠而作出太平洋证券公司的上市行为具有经济上的不正当性,显然是只及表象而不及本质,难以逃脱客观归罪的嫌疑!现在我们还需要考察两个方面的问题:
(1)太平洋证券是否有价值贡献?股票之所以有价格,是因为它有价值,股票的价值就是他所标示的权益价值,这种权益价值包括现在的净资产和将来的预期收益,股票的价格在股票的价值上下波动,但长期股价波动的平均值接近股票的价值。根据股票的价格与价值的基本关系,可以得出一个肯定的结论是,股票价格的根本保证是股票背后的上市公司能够做出价值贡献。太平洋证券有限公司有价值贡献吗?从太平洋证券公司成立到兼并云南证券,到进行增资,再到与云大科技换股,直至上市前和上市后,他不但不但没有增值,反而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一个公司的管理、产品、文化等所形成的核心竟争力在公司的价值创造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但太平洋这样复杂的股东构成背景和地方利益的纠葛等,均会导致了公司决策和盈利的困境,没有价值贡献应是情境之中的事情。
(2)太平洋证券的原始股东的财富增长方式是否正当?太平洋证券上市成功不仅仅是老股东们财富翻了40倍,更是利益集团通过这个壳公司获取40倍收益的良机。太平洋证券的上市造就了至少9个身价10亿元以上的富翁:5个自然人刘艳国、刘艳强、刘艳刚、韩红和吴晓萌间接控制的玺萌置业投资太平洋证券约2亿元资金,按上市当天收盘价41.92元计算市值为84亿元;由涂建、郑亿华、张宪、陈爱华控制的华信六合投资太平洋证券近2亿元资金,市值为83亿元。9个自然人控制的公司进入太平洋证券的时间18个月,财富增长42倍。试问一个没有价值贡献的公司是如何让原始股东们一夜暴富的呢?毫无疑问,他们的财富来自于二级市场的公众投资者,但他们却没有给予公众投资者任何回报。太平洋证券从设立到上市都清晰地表明了一个财富掠夺模式:他们以公权作为保障为公众投资者设下一个传销骗局,先是穿着一身以合法为标签的艳丽外衣,然后便是发展更多的下线,将下线的财富通过股票这一传销产品进行分配转移,而它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从没有做出任何实质性的价值贡献,一个又一个资本大颚就的造福神话中被催生了!所谓的解云大科技三万股民于水火之中都只不过是骗人的情感说辞罢了,试问公众投资者为什么要为云大科技3万股民的损失埋单呢?试问云大科技3万股民原来的投资到底进了谁的腰包里了呢?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