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想开会到怕开会再到被迫开会
卜安淳
【关键词】文献
【全文】
二十岁之前,我在乡村生产队劳动时,很羡慕生产队长数日就有一次到大队甚至到公社去开会。那时去开会与在田里劳动一样,是记工分的。一年到头,难得有生产大队开大会,所有劳动力都可坐着开会得工分,除了自己有特别重大的事,谁也不愿放弃这种开会的机会。生产队里也开全体参加的会,但一般都时间很短,且生产队长大都安排在劳动休息的间隙里开会。这种会,大家的心思里可有可无,但队长的心思里应该是重要的。
文革开始时我年纪小,但已经能记事。那时候农民们都热烈地开会,有时每天晚上都开会,开会看样板戏,开会搞大批斗。这种会大概不记工分,但应该算是一种特别的娱乐方式。所以,除挨斗罚站的地富反坏右外,白天劳累的农民们很乐意把这种开会当做消除疲劳的途径。在那种时候,我想,地富反坏右肯定怕开会,还有就是原来的干部们怕开会。
文革后期,70年代,批斗会渐渐少了,干部们开会渐渐正规,国家干部有工资,农村干部得工分,他们应该也渐渐地不怕开会、喜欢开会了。农民们开会机会变少,但因开会能得工分,当然很乐意开会。
我推测,在50年代那样热火朝天的生产运动中,假如开会不妨碍自己的收入,农民和工人,应该亦是乐于开会的。尤其是工人,工作一般都劳累,能在开会时稍舒筋骨,应该是颇乐意的事。再想到解放之初,开大会斗地主,分田地财产,那样的会,农民参加是胜利,是收获,他们岂能不乐于开会。再想开去,战争年代,前线战士一般是战前战后常开会,开会不仅为鼓舞士气,更是分析敌情,分析战况,要取得胜利,要避免失败、减少牺牲和伤亡,开会很重要,官兵一般不可能不愿意参加。即便从私心方面考虑,会场肯定比战场要安全,怕打仗的人也不至于怕开会吧。
有一种流行多年的说法,叫做国民党税多,共产党会多。数十年中,我们这个社会,从上到下都几乎是乐于开会的,于是这种会多,从社会心理看,似乎有一种合理性。但是,不知从何时起,开会越来越令人反感,社会上多数阶层的人们似乎都不愿意开会了。这颇需要思考,颇值得玩味。
农民们不愿开会,可能源于包产到户取代了人民公社。既然生产大队、生产小队不存在了,记工分的分配方式不存在了,村里开会、组里开会一般就不会有报酬了。开会无报酬,却要耽误各自的生产或生意,谁还愿意开会?即便有些会议给一些补贴,但假如在有些人的算计中,开会的补贴抵不上误工的损失,他们还是不愿开会的。工人情况虽不同,但国营工厂工人大多下岗,私营工厂工人都是合同招聘,开会已是工作和生活之外的事情了,既与报酬不相关,更会误工误时,无趣无味,谁还愿意开会?好在现在召集农民和工人开会的情况少之又少。但国家实现民主法制,有时候还是很需要公民开会的。工人农民已经不习惯开会了,出于选举之类的需要,偶尔召集工农身份的公民开会,一般是相当困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