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我国近年税收对民生的支持
民生的范畴维度很广,既涉及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绝对提高,也涉及每个社会成员的整体生活品质的相对提升,而实践中这两者往往存在一个次序排列的问题,因此在国民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税收政策的重心应有一定的倾向性。如,我国在改革开放前面约20年处于减税让利、“放水养鱼”阶段,诱发了财政收入的强劲增长,并得到了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这一基本面的支撑。但同时也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居民充分就业的惯例,医疗卫生、教育、住房等关系基本生计方面的保障弱化,城乡、地区间消费水平的不平等呈扩大化态势,等等涉及社会成员微观生活层面的问题、矛盾开始凸显,要巩固改革成果,并继续深化改革,需要获得社会全体成员对改革的认可和支持,而认可和支撑的基础就是让普通大众都分享改革的成果。清醒地认识到新时期的各类利益矛盾,党的十六大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十七大确定了重点改善六大民生领域的核心任务。税收收入与支出的重心亦开始明显地向与百姓利益密切相关的领域倾斜。表一数据显示2002年至2006年全国财政在“三农”、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关涉民生的几大领域的投入逐年递增,占全国财政支出总额的比例稳中有升。此外,根据2008年财政部发布的“2007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08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全年支出29557.5亿元,其中,用于教育支出1076.35亿元,增长76%;用于医疗卫生支出664.31亿元,增长296.8%;用于环保和生态建设支出383.7亿元。此外,2007年全国财政进一步增大涉农补贴资金,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4318亿元,用于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03.16亿元,等等。2003-2007年,全国财政用于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文化体育等方面的支出累计达到2.43万亿元、6294亿元、1.95万亿元和3104亿元,分别比上一个五年增长1.26倍、1.27倍、1.41倍和1.3倍。2008年,全国财政继续向民生领域倾斜,加大支出比例,中央财政预算安排教育支出1561.76亿元,增长45.1%;科学技术支出1133.98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6%;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761.61亿元,按可比口径增长24.2%;医疗卫生支出831.58亿元,增长25.2%,等等。
2002~2006年全国财政用于相关民生领域支出情况[1]
表一 单位:亿元
年份
科目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支农支出 1102.70 1134.86 1693.79 1792.4 2161.35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