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适合教育对象的心理特点

  (三)、关心人和爱护人。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是把人的思想行为统一到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轨道上来,关心和爱护干部是我们的出发点。关心干部不仅表现在物质生活方面,而且还应体现从政治上(思想建设、精神文明)关心和爱护我们的劳教工作干部。在工作中可以发现,少数青年干部思想活跃,但不够成熟;竞争意识强,但动机不够纯;期望值过高,志大才疏;在权与利的较量中,经不起“和平演变”的冲击和勤政廉政的考验。这恰恰说明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离这部份“落后层”的青年还有一段距离,从某种角度来说,反映出思想政治工作在实际运用中有软弱的一面。因此,必须得到加强。要加强针对性、有效性、深入性的教育,广泛开展“树形象”、“敲警钟”活动,做到“小木鱼天天敲”、警钟长鸣,才能使我们每一位劳教工作者都置身在“污泥塘边”而“一尘”都不沾染。
  三、承认人的合理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通过满足人的合理需要,激发高尚的动机
  需要产生欲望、引起动机。需要是人们对自身及外在各种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有物质的需要(衣、食、住),也有精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发展的需要和贡献的需要等)。思想政治工作要认真地研究与细心地对待人的各种需要,尽可能地满足其合理部分。
  (一)、切实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所谓“实际问题”,过去较多地理解为物质生活方面,其实还应包括人的精神生活。近期,思想政治工作较为热门的话题是“思想滑坡”问题。一些同志认为:劳教系统干警原有的待遇、地位下降,固有的优势减弱是“滑坡”的重要原因,诸如工资待遇跟不上经济发展的速度;工作条件艰苦;长期身心劳累,产生厌倦心理等。这里面还有一个自我发展的需要能否满足、心理是否平衡的问题。多数青年干部,尤其是农村来的同志,穿上了警服,成为国家干部,可以说都是带着“干一番事业”的誓言投身于劳教工作的第一线。在岗位上,他们肯动脑筋、肯吃苦,风风雨雨、任劳任怨。然而,理论到实践的转换毕竟有一个艰苦的磨练过程,如何顺利地把书本上的知识灵活地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之中,这是每一位刚走出校门的青年干部所遇到的第一个难题。解决的不好,他们会认为“学非所用”,没有发展、没有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光讲大道理也是不行的,有时还会引起反感。因此,在允许的条件下,要创造条件给他们有深造和发挥的机会,让他们在实践中发挥出专业知识的特长,这样才能调动出他们潜在的积极性。
  (二)、要善于调节,保持心理的动态平衡。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设法满足那些占主导地位、基本合理而又比较容易得到满足的需要。比方说,针对青年人喜动厌静、精力充沛的特点,增添文化娱乐设施,让他们自发地进行各种文化体育活动,既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又可以增强体质,让他们以充沛的精力投入工作。针对青年人文化层次高、求知欲旺盛的特点,开辟精神文明建设场地,组织读书竞赛、法律咨询、理论研讨等等。为他们创造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各种条件,满足他们正常而又合理的需要,以维持需要结构的综合平衡。


第 [1] [2] [3] 页 共[4]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