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担惊受怕,顾及家庭。(1)随着青少年性心理成熟期的提前,已婚劳教人员所占的比例逐渐上升。他们对家庭担心较多,或是担心妻子知道以后心理上承受不了;或是担心孩子知道以后抬不起头来。婚姻时间短,基础不牢靠的,还担心妻子提出离婚或不甘寂寞、离家出走。(2)在近几年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变化以后,企业加大减员增效、兼并破产的力度,下岗、失业人员为大量增多,高校毕业生走进劳动力市场自主选择就业,增加了再就业的难度,劳教人员为家庭命运的担忧又增添了几分。普遍担心妻子、父母、兄妹再就业竞争能力差,找不到劳动岗位,生活无着落;老人看病缺钱,子女读书缺钱。也有一些农村来的青壮年劳教人员,过去流浪在社会上,对家庭考虑较少。现在人在劳动教养,不能不为责任田的荒芜、宅基的被侵占、邻里发生纠纷等问题所烦恼。更多的是在家庭发生变故以后,因缺乏对情况的了解和处置能力,整日愁眉不展、烦躁不安、情绪低落,甚至悲观失望。劳教人员这种对家庭的责任、顾虑,容易驱使他们在思想与行为上走向恶变,构成现实危险。
5、“和平”改造,“友好”相处,不敢与违规违纪行为作斗争。现在劳教场所敢于主动开展思想斗争,敢于相互监督、制止破坏捣乱行为,敢于主动站出靠拢干警的劳教人员几乎找不到了,他们相互之间“友好”相处、平安无事、“和平”改造,群体的约束力削弱了。有的劳教人员讲“政府表扬一句,同教群体记恨,得不偿失”;因而“你好、我好、大家好”的思想普遍存在。他们在改造中相互配合,“宁愿得罪干警,不愿得罪同教”,评比减期、表扬时,不讲条件、不讲原则,相互提名;发生问题以后,相互包庇,甚至是干警批评到某个人的错误,居然还有一群人去“安慰”被批评的人;在干警调查问题中,能瞒则瞒,一推了之,实在推托不掉,竟然会全部承认下来,主动揽到自己身上,充当“英雄好汉”、去做“悲壮之举”。所以,劳教人员的动态、思想问题,难以搜集、反映上来;劳教场所经常会发生一些突发性的安全事故,防不胜防。
从劳教人员的行为特征上看:
1、逃跑对场所安全构成直接威胁最大。劳教人员逃跑不分时段、不分场所,动机萌发快、行动实施迅速、手段隐蔽猖獗。(1)预谋策划,集体逃跑。他们经过周密的策划,反复的研究,掌握了干警的活动规律,从而确定逃跑的方式和步骤,并积极准备逃跑。或撬窗、挖墙、掏地洞、揭房顶,乘干警没有准备,集体逃跑;或仗着人多势众,抓住出(收)工、外出劳动、干警力量单薄的机会,分散开来强行逃跑,以多胜少易于成功。(2)抓住时机,强行逃跑。借助汽车、铲车、拖拉机等劳动工具,借助天色昏暗、视线不清、人员混杂等,抓住时机,乘干警不注意,强行逃跑。(3)内外勾结,实施逃跑。利用会见、打电话、偷发信、使用暗语、隐语,与社会上犯罪团伙、不法分子和不明真相的亲属取得联系,准备好绳梯、钢锯等破坏工具和汽车、快艇等交通工具,通过踩点等候、外界接应的方法实施逃跑,让干警追捕不及。(4)麻醉、捆绑干警后逃跑。劳教人员诡计多端,通过会见将麻醉药物夹带进来,利用夜间警力少诱骗干警,将干警麻醉后捆绑起来,借助黑暗逃跑。个别场所被严管、禁闭的劳教人员,使用钝器、锐器和被褥将值班干警打昏、蒙昏,取出钥匙逃跑。
第 [1] [2] [3] [4] [5] [6] [7] 页 共[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