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兼相爱,交相利

  (3)事必躬亲,身体力行。墨子“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他的政治主张。相传他曾止楚攻宋,实施兼爱、非攻的主张;他“南游使卫”,宣讲“蓄士”以备守御;又屡游楚国,献书楚惠王,并拒绝楚王的赐地而去;晚年到齐国,企图劝止项子牛伐鲁,未成功;越王邀墨子作官,并许以五百里封地。他以“听吾言,用我道”为前往条件,而不计较封地与爵禄,目的是为了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和主张。
  四、范围拓展
  “非攻”大概是“兼爱”之外最为人所熟知的墨子的主张。“非攻”直接源于“兼爱”理想,墨子竭力用“非攻”思想劝说各国君王止战息争,就是为救天下百姓于水深火热的困苦中。
  墨子愤慨于那些高谈仁义道德的战争辩护士,抨击他们“明小物不明大物”。(这在《墨攻》中以墨者革离与赵国将军巷淹中的最后一次对话可以看出)为了使自己的主张更具说服力,除了用严密的逻辑推理论证攻伐之事悖于天理外,墨子更列举了历史上穷兵黩武招致败亡的实例来说明侵略战争损人害己的实质。这一些话是墨子站在平民阶级的立场上说给统治者听的,反映了平民的呼声。但热中于兼并各国君主根本听不进“非攻”的说教,墨子的努力收效甚微。墨子实际上还是在做一件“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事,然而他的奋斗中焕发出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从兼爱的观点出发,墨子还提出“节用”、“节葬”、“非乐”、“非攻”等主张,反对统治者穷奢极欲、挥霍无度的生活,也反对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非正义战争。不难看出,墨子这种“兼爱思想”是当时社会等级森严的时代所不能接受的,直至近代,在那个特殊的斗争时期,墨子还受到了郭沫若老先生的批判。但是到了现时之世界,二十一世纪,我们惊人的发现,墨子的学说是这么的与这个时代合拍――尽管墨子在那个时代却属于超现实主义学说,无人理会。
  五、结束语
  总的说来,墨子作为一个热心的救世家,从实用主义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整套政治主张,他的思想顺应平民的要求,对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端作了彻底的揭露和批判,尽管其中有许多不完善之处,仍不失其光彩,在先秦诸种思潮中无愧为独特而伟大的一家。
  而回首百年,我国的传统文化已遭受了太多的动乱:从清末的维新,到民国的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六七十年代的文化动乱,中国的传统文化已经被来自各方的思想文化撕扯的七零八散,西方文化的进入、日本文化的侵略,再加上本土新文化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忘掉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使得中国的传统文化受到了无情的打击和摧毁。传统文化的缺失已经到了越来越严重的地步,从我们的各大城市中千篇一律、毫无个性的建筑,到被中外文学家批判的“中国软骨文学”,再到“道德缺失,一切向钱看”的恶性社会风气,无不显示着这个社会正在经历着文化的混乱。而补救这种文化混乱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重塑人们的道德和社会文化观念已成了我们建设和谐社会首当其冲的问题。墨子思想,这一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隐士”,终于不再居于幕后,可以用其“兼爱非攻”的思想服务于现世大展身手。而“非攻”与“兼爱”,正是提倡和平、博爱的意思,而这正与当今社会和平发展的主题是不谋而合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似乎可以憧憬墨家学说会有一个更为光明的未来。
  


第 [1] [2] [3] [4] 页 共[5]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