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上,对
劳动合同法立法目的的正确理解,应当是构建和发展规范、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这既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符合国际劳动关系潮流的合理取向。
三、强调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不构成对用人单位或者雇主合法权益的侵犯
在
劳动合同法草案的审议过程中,曾经发生过该法是保护劳动合同当事人双方的正当权益还是只保护劳动者正当权益的争议。我一直坚持
劳动合同法应当保护当事人双方的正当权益,但同时认为在现阶段确实需要更加关注对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维护。
强调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因为在劳动关系中,用人单位或者雇主因拥有用人自主权而处于优势地位,劳动者虽然可以自由选择用人单位或者雇主,但在劳动力资源严重过剩的背景下,劳动者的地位必然持续弱化。在全球化条件下,劳动关系中的强资本弱劳工格局更是加速形成。尽管用人单位或者雇主与劳动者双方从表面上看是一种“愿打愿挨”的平等关系,但形式上的平等并不能掩盖劳动关系事实上的不平等,即用人单位或者雇主选择劳动者的主动权明显地要大于劳动者选择用人单位或者雇主的主动权,用人单位或者雇主对劳动者的约束力明显地要大于劳动者对用人单位或者雇主的约束力。因此,世界各国的劳动立法都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作为重要目的。
对中国而言,
劳动合同法强调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更是具有必要性与重要性。因为劳动者在现实中权益受损害的现象较为普遍且严重,一些用人单位或雇主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或者签订有损劳动者正当权益的劳动合同,部分劳动者的劳动休息权、劳动报酬权、劳动保护权、社会保险权等被一些用人单位或雇主任意侵害,由于劳动合同不规范而导致的民事纠纷与法律纠纷也在大幅度增长。这更表明了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已经成为中国现阶段促进社会公平、维护正义底线的第一块基石。因此,通过
劳动合同法来规范用人单位或雇主的行为,并切实维护劳动者的正当权益,既是这部法律的现实使命,也是国家立法机关对制约任意损害劳动者权益现象发出的强烈信号。
当然,强调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不意味着不保护用人单位或者雇主的合法权益,更不意味着侵犯用人单位或者雇主的合法权益。一方面,
劳动合同法中也明确规定了用人单位或者雇主的合法权益,他们的合法权益同样受到法律的保护,法律只对用人单位或者雇主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行为进行制裁;另一方面,
劳动合同法保护的是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并不支持和保护劳动者的非法要求,凡劳动者损害了用人单位或者雇主的合法权益同样要受到法律的制裁。在
劳动合同法中,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是在
劳动合同法立法目的条款中作出明确阐述并具体化在其他章节的条款之中的。尽管法律目的条款中未提到保护用人单位或者雇主的合法权益,但它事实上已经将保护用人单位或者雇主合法权益的精神蕴涵在其他条款之中,如用人单位或者雇主可以在一定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竞业限制等,均体现了对用人单位或者雇主合法权益的保护。可见,
劳动合同法虽然在立法目的条款中强调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但并不构成对用人单位或者雇主合法权益的侵犯,更不是对劳动者的偏袒,而是基于劳动者弱势地位及现实中对劳动者权益损害严重的情形做出的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