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法学院郑州会议三题

  我们老师们的做法也鼓舞了郑大的老师,他们也提出了许多问题。朱苏力在会议闭幕时的总结中说:尽管论文不都是谈法学三十年题目的,但这种自由学风就是三十年的最大成果。言谈之间,深有感慨。今次反映出来的学风,很大程度上与新留校的一批年轻人有很大关系:他们个人关系中说话、做事不拘形迹;在学术上,充分表现了观点上的创新意识与思想发展上的自信。可以说,如果北大法学院真地成为“亚洲一流”,自由学风将是这种学术评价的内在精神支柱,并势将成为法学院生命力的渊源。八十年前,北大成为中国第一学府,关键一点就在于老校长蔡元培先生开创的这种自由学风。
  还要说一点:敝人参与组织北大德国研究中心(ZDS)于今年10月2日至9日举行的中德所有权(财产权)工作坊,届时希望法学院老师们都来参与,向中德双方的报告者“拍砖头”。我想,假如我们敢于向欧美学者“拍砖头”,一者可向外国人显示我们法学院的学术水平,二者可以显示我们建设世界一流法学院的信心。向欧美学者“拍砖头”,应当是我们迈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二题:“中部崛起”的河南印象

  26年前,我与同学骑自行车走过这次郑州会议所到的大部分城市和景点,很想比较一下26年之间河南省的变化。所以,尽管阴差阳错没有被列入与会者名单,但仍坚持向殷铭要了一张火车票。五天下来,比较了一番,一言以蔽之,变化真大!
  4月30日会后,我们去郑大参观,又到他们法学院看了看。郑州大学新校园位于郑州高新区,占地6000余亩。事实上,整个高新区的建筑,包括单位、道路等,都占有大片土地,显得气派很大,没有自行车恐怕不行,如果是北大领导来了,一定会羡慕死了。不仅在郑大,接下来的几天中,我们坐在汽车上走马观花,发现郑州、洛阳和开封都在大搞城市扩张,万亩良田都变成了“石屎林”和大片广场,或许河南中部城市带各处均是如此,正在快步工业化、城市化。
  我还注意到一个细节:河南城市中养狗的人似乎不多,在郑州三天只见到街上两个人牵着狗。第一个印象就是:可能河南虽有一亿人口,但老龄化问题似乎不太严重。转而细想,还有一个可能是河南正在“中部崛起”,大凡正处于极度发展阶段的地方,人们还没有太多闲暇去享受生活,而北京等东部大城市已经完成了向“小康”社会的过渡。由此推理:什么时候河南大街上狗多了起来,什么时候河南就进入“小康社会”了,当然,也就进入了“老龄社会”。
  对于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发展是一种进步,当然应为河南高兴。但接下来就是忧虑了:首先,我国的建设首先就是拆旧,北京自不待言,已经把古都变成了一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模样,看来河南也难幸免。作为一个文明古国,我们除从地下挖出一些古代的宝贝外,很难在地上看到五千年辉煌的历史。这固然与中国建设的土木结构有关,但也与我们不重视先朝文物的习惯有关。一般而言,破坏过去只在蛮族中间可以看到,像日耳曼人之于罗马、蒙古人之于撒马尔罕,而一旦这些蛮族文明化了,破坏自会停止,转而保护过去了。但我隐约感到,中国人作为一个早已文明化的民族,却始终摆脱不了这种“蛮族情结”。怪不得人们说:在英语中,“中国”之所以叫“CHINA”,就是因为中国一直在“拆呢”。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