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法学院郑州会议三题

法学院郑州会议三题


甘超英


【全文】
  2008年4月29日至5月3日,法学院组织到河南省召开“五四学术研讨会”,顺带旅游,领略中原人文风光。五天下来,颇多感想,写成三题,愿与诸君共享。
  
一题:“拍砖头”的会议

  郑州“五四”学术研讨会的议题是“中国法学三十年”,共有23位老师提交了25篇论文,郑胜利和赵晓海分别提交了两篇。4月30日,研讨会在郑州“黄河迎宾馆”的报告厅举行,郑州大学法学院许多师生应邀出席,北大和郑大的师生们挤满了可以容纳一百多人的报告厅。会议先后由李鸣和张守文主持,第一个发言人是邓峰,殿后的是郑胜利(?)。
  一天会议下来,我感到,与去年威海会议(我没有参加前年的扬州会议)相比,郑州会议有几个突出特点:
  一是首次邀请会议举办地的兄弟院校参加讨论,一方面增加了相互了解,使北大学风吹到中州;另一方面也扩大了北大法学院的影响。对于后者,下面还将论及。
  二是时间掌握得好,作为主持人,李鸣和张守文严格把握会议时间,发言与问答基本上按时间表进行,比较有效率。这种学术讨论会的目的不在解决什么学术问题,而是观点介绍和交流,让最多学科的老师将本学科最新问题介绍给其他学科的受众。为达到这一点,时间的把握最为关键。
  三是每个发言后,听众举手成林,都有众多听众“抢话筒”,争着提问,特别是在上午,因为人们头脑清醒,问答均颇精彩,常常引来满堂大笑;唯下午会议的前半段,因大脑中枢时钟的影响,问者寥寥。
  四是“拍砖头”——本次会议最大特点。听众提问基本上或是找论文和发言的不足,或是反驳,称赞的话几乎只是批评的铺垫,第三个发言者蒋大兴机警地嗅到了会议大潮,发言后主动请求:“希望大家拍砖头”,于是,后面的会议便砖头雨至。武者少年事,年轻教师是“拍砖头”的主力,但亦不乏黄忠辈人,如贺卫方和王世洲,老贺拍得最狠、最无情,大王拍得最多,不知他哪儿来的这么多砖头,随手拾来便可投将出去。
  对于第四点,还要多说几句。这种自由批评的学术风气,很让郑州大学的师生们新鲜和吃惊,我旁边的一位女老师就问我:你们一年举行多少次这样的研讨会?我说就这一次,但还有一个邓锋主持的“青年法学工作坊”。我参加过几次这种工作坊,几乎每两周一次,提出的论文就是让人来“拍砖头”的。我发现,在工作坊中,不管拍来的是砖头还是瓦片,被拍者皆能逆来顺受且谈笑自若,很有魏晋文人的优雅风范。可能这次郑州会议能够形成自由批评的活跃气氛,就是青年工作坊作风的扩张吧。从这一点上说,在学术讨论的形式上和自由度上,北大是走在了其他学校前面的。


第 [1] [2] [3] [4] [5] [6] 页 共[7]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