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搜网--中国法律信息搜索网
大地震:鼓舞和责骂 同一个目的

大地震:鼓舞和责骂 同一个目的


阚敬侠


【全文】
  最近,网络热议“地震天谴论”。起因是5月14日《南方都市报》A32版刊登著名学者朱学勤的短论:“这就是天谴吗?死难者并非作孽者。这不是天谴,为什么又要在佛诞日将大地震裂?爱中华者,当为中华哀。华南雪灾,山东车祸,四川地震,赤县喧嚣该清醒了。圣火应该停一停,国旗也该降一降,就为黎民百姓降一次吧,他们不是伟人,只是遗骸,遗骸千万,只是无言。”
  该文称5•12大地震是“天谴”,激起很多网民愤怒,认为严重伤害国人感情。作者对此也有回应,称其意是指国人应对自己和自然界的关系反躬自问。
  5•12大地震至今已有两周。在最初的抢救工作基本结束后,现正转入受灾群众安置、灾区防疫和防止次生地质灾害阶段。新闻报道也随之转向,关于地震的反思和公开讨论逐渐升温。国务院决定5月19至21日为全国哀悼日,暂停一切公共娱乐活动,包括奥运圣火传递。23日,温家宝总理看望绵阳灾区学生时,在教室黑板上写下“多难兴邦”四个大字。他深情而悲痛地说,国家不会忘记遇难同胞。这不仅是保留地震遗址、建立地震纪念馆,而且包括改进地震科研管理制度、进行灾后重建。“多难兴邦”说得是要正视灾难,把它看作国家振兴需要经历的一系列困难考验,从中吸取教训,以便将来有能力防止和减少灾难。
  面对灾难,人类既要正视,也需反思。对今次大地震的猝不及防和严重后果,质疑之声不绝如缕,新闻报道也发表了各种看法。总的来说,百姓认为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对地震提前发出预警,而多数专家认为准确预报地震是世界难题,言下之意,政府未有失职之处。很显然,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恐怕一时难以取得共识。
  诚然,灾难包括天灾人祸,都不能完全避免和防止。自然界有自身规律,所谓沧海桑田,地震不过是地壳运动的正常表现。同样,人非生而知之,对自然界的认识永远存在局限,难免有时犯错误,这也属正常。这是今天我们对自然灾难和人为事故发生原因的一种认识。
  “天谴论”则是中国乃至世界古代人类对天灾人祸原因的终极认识。譬如从西周《封神演义》直到宋代《水浒传》,对朝代更替和农民起义都采取了天神观。北京天坛,就是清朝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祈求天佑的国家建筑。正因古代把上天看得非常神圣,所以特别讲究“敬天”,并把“天谴”看作上苍对人类巨大错误的最严厉惩罚和警告,后来也把它作为最恶毒的诅咒。
  近代科学主义兴起以来,人类逐渐认识到自然界的一些规律,大部分人于是认为关于天神、上帝之类都是迷信的产物。这发展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自由,同时,在另一方面也导致人类对自己的活动越来越缺少天然的顾忌。现在,人类已经认识到自身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可能越来越危及人类自身。比如对工业生产可能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并进而导致众多自然灾害的担忧。


第 [1] [2] 页 共[3]页
上面法规内容为部分内容,如果要查看全文请点击此处:查看全文
【发表评论】 【互动社区】
 
相关文章